- 觀點1: 紅酒十大禮儀有:
1、手握葡萄酒杯柄
用手托著杯肚會使葡萄酒加熱,這對于品鑒葡萄酒是不利的。
2、白葡萄酒喝之前要先冰一下,紅葡萄酒要稍微低于室溫
通常人們認為紅葡萄酒要在室溫下(21ºC)飲用,但其實最適宜的溫度是14-18ºC。
3、酒體厚重的年輕葡萄酒需醒酒,老酒需要小心對待
接觸氧氣可以使酒體龐大的葡萄酒口感圓潤,香氣更豐富。雖然醒酒主要是針對紅葡萄酒,但是一些單寧緊實的白葡萄酒也需要醒酒。但是,對于陳年老酒,則要避免醒酒和過度轉杯,因為這樣會加速老酒衰敗。
4、赤霞珠是紅酒之王,梅洛易飲,黑皮諾性感
赤霞珠、梅洛和黑皮諾是三種最常見的紅葡萄酒。赤霞珠單寧厚重,有黑加侖味。黑皮諾口感絲滑,有覆盆子味。梅洛介于兩者之間,因此為大多數人接受。赤霞珠和梅洛適合搭配扒類肉食,黑皮諾適合搭配禽類食物。
5、長相思酸度高,雷司令類型多樣,霞多麗酒體飽滿
長相思、雷司令和霞多麗是三種最常見的白葡萄酒。長相思酸度高,有柑橘類水果和青檸味。雷司令可干可甜,因此易于配餐。霞多麗經常采用橡木桶陳釀,具有香草、奶油糖果和堅果味。長相思適合搭配海鮮,而經過橡木桶的霞多麗則要避免與貝類食物搭配。
6、飲酒順序:先白后紅,先干后甜,先輕后重,先新后老
這個就是傳統的侍酒順序。干型意味著不甜。一般先喝酒體輕淡的黑皮諾,然后才是豐滿的赤霞珠。最近年份的新酒也要先喝。
7、換杯可以,涮杯不要
品嘗不同的葡萄酒時,盡量更換不同的酒杯,以避免各種葡萄酒串味。用水涮杯也不可取,因為水會稀釋葡萄酒的味道和香氣。如果一定要涮杯,可以用將要喝的那款酒來涮。
8、沉淀物不好看,但是可以喝
陳年葡萄酒里面會有一些深色的沉淀物,有的人會選擇用醒酒的方式過濾掉這些沉淀物,但是這些東西喝下去也是安全的。
9、并不是所有的葡萄酒都適合陳年
有的人認為葡萄酒越老越好,其實不然。世界上90%的葡萄酒釀造出來之后最好在3-5年內被飲用掉。年份很重要,好年份的葡萄酒品質更好,但價格也更高。
10、脫口而出葡萄酒術語并不難
把葡萄酒想象成一個人。一款簡單的葡萄酒可以描述為果味濃郁,平易近人。一款大氣的酒可以描述為結構嚴謹,酒體飽滿,香氣復雜。綠色和黃色水果可以用來形容白葡萄酒的香味,紅色和黑色水果可以形容紅葡萄酒。 - 觀點2: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與會應酬客戶、參加聚會等需要喝到紅酒的場合。在這個時候懂一些紅酒餐桌禮儀極其重要。了解紅酒禮儀一來可提升你個人形象展現你懂紅酒的一面,二來,避免酒桌上的失態,讓你的客戶/朋友難堪。下面傲魚紅酒酒莊給大家講講紅酒餐桌上的禮儀。
1、 酒杯/倒酒
首先,在一些專業或高檔的場合,在飲用紅酒一定要用紅酒專用的高腳杯/紅酒杯!千萬不要為了方便隨便找個塑料杯就代替了。這樣不僅顯得你很不專業,還會讓你的客戶/客人感覺不到重視。
其次,倒酒!給客人倒紅酒或自己倒紅酒都是有講究的。紅葡萄酒(紅酒)倒至酒杯的1/3處,白葡萄酒倒至酒杯的1/4處,起泡葡萄酒使用香檳(郁金香型)酒杯,倒至酒杯1/2處。葡萄酒/紅酒不像其他酒類,在飲用紅酒時需要醒一下酒,適度氧化!而且葡萄酒需要細細品嘗,不宜倒太多,所以千萬不要像啤酒和白酒一樣,一下子倒滿。這樣不僅會讓自己鬧笑話,還會讓客人難堪。
2、不使勁搖晃紅酒酒杯
很多人都覺得,喝紅酒前要搖晃一下酒杯,這樣不僅帥氣還可以體現自己很專業。所以,很多人不明覺厲的跟著搖晃酒杯!
其實,喝紅酒之前搖一搖酒杯可讓紅酒適度氧化,讓紅酒本身香氣散發出來,讓品鑒者更容易品鑒紅酒中的味道。不過,搖晃酒杯也是有技巧的,不要卯足了勁頭使勁搖,一是你的胳膊肘容易碰到旁邊的人,二是你容易把酒從杯中給搖出來,要是濺到自己或者別人的衣服上,那就不好了。
搖晃酒杯時,只需手握高腳杯杯柱,用手腕力量輕輕搖晃酒杯即可。不熟悉的朋友可在家桌子上慢慢練習找到感覺,然后再用手搖晃。
3、手掌不要觸碰杯肚
在餐桌上,如果拿杯子的姿勢不正確,那就露怯了!在端酒杯時只要握住高腳杯的杯柱或杯座就可以了。千萬不要像很多電影和廣告橋段一樣,用兩個手指頭夾住杯腳,用手掌托住杯肚,這是不正確的!手掌直接接觸杯肚會影響酒的溫度,這也是為什么喝紅酒要用高腳杯的原因了。
4、敬酒碰杯時/碰杯肚
在酒席當中,難免少不了碰杯敬酒。在喝啤酒白酒大家都習慣前傾杯沿相碰。但高腳杯喝紅酒則與其他酒類碰杯不同。飲用紅酒的高腳杯的杯沿是非常脆弱的地方,杯沿相碰及容易碰碎。所以大家在敬酒碰杯時應雙方將酒杯向右傾斜,用突起的杯肚相碰!
5、不要在酒里加冰加檸檬雪碧等
很多朋友,在喝紅酒時,喜歡在紅酒里加冰/加雪碧可樂等來沖淡紅酒里的單寧味,使紅酒更容易入口/更甜。其實這種做法并不建議的。這些冰/雪碧可樂這些放入酒中,會影響紅酒的口感,且這些有氣的碳酸飲料加入紅酒一起飲用,會促進人體酒精吸收,更容易醉。而且在一些特定的紅酒品鑒場合,紅酒加雪碧等這些行為,是很不專業的!如果你不喜歡單寧重的紅酒,可點一些單寧輕,口感較柔的紅酒/葡萄酒,如白葡萄酒,或較柔順的偏甜紅葡萄酒(紅酒)。
6、品鑒敬酒時切勿一飲而盡
相信大家看到的紅酒杯都是1/3的紅酒,飲用也是一小口一小口的細細品嘗的,這是因為葡萄酒/紅酒是需要慢慢品嘗才能體驗它其中那豐富的風味。所以大家在品鑒紅酒或敬酒時,切勿像飲啤酒或白酒那樣很豪邁的一口喝掉!這其實是很不專業的行為,而且,如果有愛好紅酒的朋友給你介紹和邀請你品鑒他心愛的紅酒時,你一口氣飲盡,會讓他覺得你不懂紅酒,也會覺得你在浪費他的酒。
以上是傲魚酒莊對“紅酒餐桌禮儀”的介紹講解! - 觀點3: 首先,葡萄酒禮儀的主要目的,不僅在于展現周全的禮數和尊重,也在于讓對方感到舒心。明白了這一點,下面的這些應該都不難理解。
1、開起泡酒
開香檳和其他起泡酒時,盡量慢慢拔出塞子,盡量不發出聲音最為禮貌。
也就是說,拔出塞子應該是“嘶”的一聲,而不是“砰”的一聲——我們認為十分喜慶的聲音,在高檔就餐環境下卻被認為是噪音。
不過我個人覺得,有些場合“砰”地開瓶也未嘗不可。和親朋好友一起聆聽新年鐘聲,或者在一級方程式賽車獲勝的時候,誰又能阻止我們慶祝一下呢。
其實,之所以“砰”地開瓶不好,主要是因為開瓶動作太猛烈,起泡酒很可能從瓶口噴涌而出。慶祝獲勝時,四處飛濺的香檳泡沫挺有氣氛的。但如果在新年前夜,所有商店都不開門,你還把手里最后剩的起泡酒噴出去半瓶,那多郁悶啊。
2、倒酒小貼士
客人穿著淺色衣服、坐在鋪白桌布的餐桌前,而我手里拿著一瓶紅葡萄酒,還有點笨手笨腳的——此時我心里多慌,你可想而知了。所以,我們先來說說倒酒時更“保險”的小手法。
① 開靜止葡萄酒的時候,我們通常需要先剝開瓶帽,露出軟木塞,再開瓶。剝瓶帽的位置其實有講究:最好從酒瓶口凸起的下沿開始,整個剝掉酒帽,這樣有助于防止酒液順著瓶頸淌下去。
② 倒完一杯酒的時候,可以有技巧地轉一下瓶口,同時準備一張餐巾擦下瓶口,就能完美地避免淌酒了。
③ 倒酒不要超過半杯,這樣客人們才有足夠的空間轉杯,更好地釋放出葡萄酒美好的香氣。同時,你也可以把一瓶酒分享給更多人。
④先給別人倒,再給自己倒。盡量每次倒出一樣的量,這樣大家杯里的酒都是一般高的。我愛香檳,每次別人倒香檳的時候我都盯得很緊。如果旁邊的客人杯里的酒比我那杯高個半厘米,我立刻會覺得有點兒失望——其他客人恐怕也會有同樣的想法。
3、喝酒的禮儀
注意掛在杯子邊沿的唇印。我就特別不愿意讓別人看到我的口紅印,隔一陣就會用餐巾擦一擦。如果我看到自己粘在杯沿的口紅印覺得有點兒尷尬,估計其他人也是同感。
尤其是一群人共同品鑒,或者坐在一桌進餐的時候,一瓶酒會輪番倒過大家的杯子。看到酒瓶口先碰過我臟兮兮的杯子,再碰觸他們的杯子,恐怕要計算下其他客人的心理陰影了。所以,我總會保持我的杯沿是干凈的。
最好慢慢啜飲杯子里的酒,而不要一飲而盡。大口喝酒不僅容易醉,也會顯得比較粗魯。
如果是像勃艮第采收節那樣大規模的自帶葡萄酒活動,如果喝得太斯文,根本沒辦法嘗試所有品種的葡萄酒。所以我每次會破例喝一大口——是有點兒豪放,我給自己找的借口是,如果我不肯多喝一些,對那些辛勤的釀酒師們反而失禮。只怕我的肝臟不會同意。
4、酒會文化
歐美人干杯的習俗和中國不太一樣。他們的做法是,輕輕捧杯,并且要看著對方的眼睛。法國和德國人甚至認為,碰杯時不和對方視線相對,是大大的不吉利,據說會讓夫妻生活不和諧七年……我可不想冒這個險。
參加晚宴的時候,你帶去給主人的酒,不管當時對方開不開,都等于送給對方了。開不開你帶去的酒,是主人的自由;無論TA決定拿出什么酒給眾人喝,你喝便是。
不瞞你說,我也過了很久才接受這一點——所以,如果你有一瓶好酒,特別希望跟大家分享的話,就把它留到你自己主辦晚宴的時候吧。
5、參加專業葡萄酒品鑒會
在專業環境下,品酒者可能需要含著酒并吸氣,從而充分在口腔和鼻腔感受酒香,再把酒吐掉。但是如果在公共場合,特別進行葡萄酒考試的時候,不要特別大聲地吸氣和吐酒,這樣特別讓人分心。
盡量接近吐酒桶再吐酒,動作要干凈利落,別濺到別人身上。吐酒的功夫,可以自己在水池或浴室里先練習一下。
不要往身上噴香水,或者使用任何味道濃郁的護膚洗發產品,因為這些味道會蓋住細膩的葡萄酒香氣。此外,主辦葡萄酒品鑒活動的場館也需要避免提供味道太重的香皂或洗手液——有的時候洗完手,香皂味太濃重,我會很難再準確嗅聞葡萄酒的氣味。
如果拜訪一家酒莊的展臺,不要一上來就要求喝他們的頂級酒,這樣是不禮貌的。最好聽他們的解說,依次品嘗一系列酒款。要知道,每款酒釀酒師們都會花費至少半年的心血打造,天公還可能常常不作美。品酒的時候,多和酒莊交流,多提問題。
在專業的葡萄酒品酒會上,要保持清醒,喝醉是不專業的表現——吐酒桶隨處可見是有道理的。
最后我想對愛好者朋友們說,自信一點。如果你第一次參加葡萄酒活動,完全不知道該怎么做,就觀察主人是怎么做的,保持微笑。一個友好的微笑,是不同文化共通的語言,總是不會失禮的。 - 觀點4: 紅酒的餐桌禮儀一般可分為:點酒禮儀、招待禮儀、敬酒禮儀、飲酒禮儀。 點酒禮儀 高級西餐廳里,葡萄酒是西方人常用的佐餐飲料,所以一般都是先點菜,再根據菜的需要點酒,在點酒時應明確酒莊名字或品牌、款型、年份等。按照通常的慣例,在開瓶前,應讓客人閱讀酒標,確認該酒在種類、年份等方面與所點的是否一致,再看瓶蓋封口處有無漏酒的痕跡,酒標是否干凈,然后再開瓶。
- 觀點5: 拿杯男女有別
我們經常在酒會上看到一種很酷的拿杯姿勢——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杯座,熟練地搖晃幾下,紅酒沿著杯壁優美地旋轉。事實上,這種姿勢對沒多少喝酒經驗的人來說有一定難度,只適用于行家和男性。用拇指、食指和中指輕輕捏住接近杯座位置的杯腳是很有女人味的手勢,若不習慣,在杯腳找到舒適的姿勢便可。 切忌用手抓住杯肚,因為掌溫會令酒升溫,也會令你無法優雅地與別人碰杯。
看酒“好色”之心
喝酒之前,需要舉起酒杯透過自然的光線觀看它的顏色,或把酒杯傾斜45度,在白色背景下去看。這個小細節會透露你對葡萄酒禮儀的認識。欣賞美酒在此時是一種禮貌,也是了解葡萄酒的進階。
搖杯指上舞蹈
觀色之后,要逆時針方向搖晃酒杯,讓酒旋轉起來,這既能促進酒的氧化,也可以讓酒香充分揮發。搖杯需要經驗和技巧,也最能體現你的喝酒履歷和平衡能力。若力度把握不當,使酒濺到別人身上,便失禮之極。對缺乏經驗的人,有個極簡單的辦法:把酒杯放在桌子上,用食指或中指壓住杯底,在桌子上輕輕轉 動。 - 觀點6: 喝紅酒首先要注意的是握酒杯的姿勢,其次是喝紅酒的時間,然后是喝紅酒的品牌,喝紅酒的話不要忘記醒一下,紅酒是一個非常優雅的酒,喝紅酒的話不要和喝白酒一樣,一口的吞,要慢慢的飲,用舌尖的品味和媽媽的柔腸在嘴中回味。還有就是要保證葡萄酒的溫度,葡萄酒最佳飲用溫度是21~25攝氏度,點酒禮儀、招待禮儀、敬酒禮儀、飲酒禮儀,在開瓶前,應讓客人閱讀酒標,確認該酒在種類、年份等方面與所點的是否一致
- 觀點7: 最主要的禮儀就是喝紅酒時,千萬別像泡茶一樣用粗壯的被子,而是用看起來更有品味的高腳杯。紅酒不是喝,而是品,要小口小口的輕抿。品紅酒前,最好先醒酒,優雅的輕輕搖晃幾下酒杯,再輕輕地抿一小口。
- 觀點8: 紅酒十大禮儀都是:用手托著杯肚會使葡萄酒加熱,這對于品鑒葡萄酒是不利的。白葡萄酒喝之前要先冰一下,紅葡萄酒要稍微低于室溫。
- 觀點9: 首先是選用高腳杯,拿時要握杯托或杯柄,倒入二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一的紅酒即可,輕輕搖晃,使紅酒散發香氣,然后慢慢品味
- 觀點10: 一般在酒桌上喝啤酒或白酒時,都會禮貌地先給客人倒酒。但葡萄酒恰恰相反,侍酒師通常會先給請客的人倒。目的是為了讓請客的人先確定酒是好還是差,然后再給賓客飲用。
酒桌前懂得正確拿酒杯:正確拿杯手勢是手拎杯腳或杯底,因為手有溫度,若把手放在杯肚,手溫會影響酒味。一般餐酒適宜在室溫約17-18度飲用。從方便角度講,手握酒杯杯身是最...
何時品酒最好:每天下午兩點以后飲酒較安全。 - 觀點11:
- 觀點12:
- 觀點13:
- 觀點14: 紅酒的相關禮儀:
1、一般在酒桌上喝啤酒或白酒時,都會禮貌地先給客人倒酒。但葡萄酒恰恰相反,侍酒師通常會先給請客的人倒。目的是為了讓請客的人先確定酒是好還是差,然后再給賓客飲用。
2、酒桌前懂得正確拿酒杯:正確拿杯手勢是手拎杯腳或杯底,因為手有溫度,若把手放在杯肚,手溫會影響酒味。一般餐酒適宜在室溫約17-18度飲用。從方便角度講,手握酒杯杯身是最自然,也最穩健。但正確姿勢是手指捏杯身下的杯桿,用拇指和食指捏著杯底也是正確的,之所以這種既不自然、又不平衡的姿勢才是正確的,是因為這樣一方面避免將人體溫度傳導給葡萄酒,另一方面也避免手指印留在杯身,影響對酒的觀賞。
3、何時品酒最好:每天下午兩點以后飲酒較安全。因為上午幾個小時中,胃中分解酒精的酶——酒精脫氫酶濃度低,飲用等量的酒時,上午較下午更易吸收,使血液中的酒精濃度升高,對肝、腦等器官造成較大傷害。此外,空腹、睡前、感冒或情緒激動時也不宜飲酒,尤其是白酒,以免心血管受損害。
4、與酒杯的搭配:葡萄酒行業中流行這樣一句話:“好酒配好器”。如果你有一款好的法國葡萄酒,卻將其裝在普通的鋼化玻璃杯里,那簡直就是一種極大的浪費。只有用合適的酒杯盛裝這些美酒,才能讓葡萄酒展現出完美的品質。
5、與場合的搭配:葡萄酒有許多不同類別,什么場合喝哪種葡萄酒當然依個人喜好作不同的選擇。以下舉例參考:
(1)飯前開胃酒:香檳或甜白酒;
(2)飯后搭配甜點:波特酒或甜白酒;
(3)用餐搭配主菜:紅、白酒;
(4)宴會,舞會:白酒或香檳;
(5)野外烤肉宴會:紅酒或香檳;
(6)海鮮宴會:白酒和汽酒。
6、酒瓶保存小常識:葡萄酒瓶口的塑料封套是為防止蟲子咬軟木塞。有時封套上留有小孔是為了葡萄酒能與外界呼吸交換;瓶底有凹凸,是為了葡萄酒瓶直立時能酒渣沉淀。越需要長時間貯存的葡萄酒,凹凸越深。所以,一般來講,好酒因需要長期保存,瓶底凹凸都比較深,但瓶底凹凸深的酒不一定是好酒。
7、最佳的溫度:白葡萄酒在8-12攝氏度、紅葡萄酒在14-18攝氏度之間喝口感最棒。夏天,喝酒時最好不要握住杯壁,這樣會使酒升溫后失去美味。正確的持杯姿勢應該是用拇指、食指和中指夾住高腳杯杯柱。葡萄酒只須滿三分,好給葡萄酒的芳香留下回旋、對流和集中的空間。
8、紅酒貯藏:貯藏紅酒需要合適的溫度,理論溫度12度左右,7-18度都可以;要求有避光的環境,紫外線會使酒早熟;紅酒水平放置,并能保持軟木塞濕潤,防空氣進入,葡萄酒氧化;環境避免過于潮濕,以防紅菌滋生。
9、鑒別酒齡:白葡萄酒會呈淡黃色,顏色加深變成金色,這個時候再不喝就衰老了,如變成琥珀色和土黃,這瓶酒基本走到生命終點。年青的紅葡萄酒,一般呈紫色或深紫色,顏色變成櫻桃紅或寶石紅的時候,說明這瓶酒已經開始成熟,喝起來最好。如果變成棕紅色或磚紅色,普通的紅葡萄酒就變老了。
10、鑒別進口酒與勾兌罐裝酒:條碼頭三位編碼,揭示產品的產地信息。如西班牙84開頭,美國加拿大00-09開頭,法國30-37,澳大利亞93等,690-692是中國制造。另外,橡木塞上和酒標上文字應該一致,都有酒莊名字和批號,國內罐裝很難做到。 - 擴展閱讀1:20度米酒的制作方法低度米酒家常制作方法分享
- 1、主料:大米50克、水250毫升。2、輔料:甜酒曲3克。3、做法。(1)大米加水浸泡過夜。(2)放入電飯鍋蒸熟。(3)放入酒曲和水攪拌均勻。(4)裝入瓶子,密封發酵36小時即可。
- 擴展閱讀2:山西特產哪里買
- 在山西,名產以汾酒、竹葉青最為有名。清除老陳醋、太原葡萄酒也并不遜色,知名度頗高,而且獨樹一幟,盛名中外。【山西特產】山西特產有哪些山西特產哪里買山西特產清徐葡萄清徐葡萄產于太原清徐縣,這里素有“葡萄之鄉”的美稱。清徐葡萄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歷史,葡萄品質優良,味美香甜,含糖量高。...
- 擴展閱讀3:怎么在家自己做酒釀?
- 用涼水浸泡20個小時左右(中途可以換水2次),一直到可以用手能將糯米粒輕松碾碎的程度(如圖示)。注意:冬季來說,糯米差不多要浸泡差不多20個小時左右才能泡透到可以輕松碾碎的程度。夏季差不多泡一晚上就可以了。泡的時候用涼水就可以了,中途可以換水2-3次。在蒸鍋中墊好紗布,將泡好的糯米攤...
- 擴展閱讀4:米酒小湯圓的做法
- 米酒小湯圓的做法 1. 準備食材:糯米粉、米酒、白糖、清水、紅棗、桂圓、枸杞。2. 制作小湯圓:取適量糯米粉,加溫水揉成面團,然后搓成小湯圓。3. 煮湯圓:鍋中加水煮沸,放入小湯圓,煮至浮起后撈出備用。4. 煮米酒湯:另起鍋,加入清水、紅棗、桂圓、枸杞煮沸,再加入米酒和白糖,煮勻。5. ...
- 擴展閱讀5:桂圓紅棗枸杞煮米酒桂圓紅棗枸杞煮米酒的做法
- 1、材料:紅棗6粒桂圓20粒枸杞1小把米酒1碗。2、鍋里倒入適量的水,放入紅棗和桂圓煮沸后繼續煮5分鐘。3、然后加入米酒再次煮沸后關火,放入枸杞,蓋好鍋蓋燜5分鐘,即可。4、口味甜味、時間15分鐘、難度易。
- 擴展閱讀6:產婦喝米酒后還能喂奶嗎?哺乳期喝米酒會影響喂奶嗎?
- 哺乳期喝米酒是不會影響喂奶的。米酒能夠促進我們的血液循環,米酒對于腰酸背痛和神經衰弱以及很多婦科的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療功效,米酒在婦女的哺乳期是可以喝一點的。米酒含有豐富的多種維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等營養成分,飲后能開胃提神,并有活氣養血、滋陰補腎的功能,產婦和婦女經期多吃,尤有益處,是...
- 擴展閱讀7:產婦月子里米酒紅糖雞蛋湯能喝多久?
- 產婦月子里的紅糖雞蛋,可以喝滿一個月,的的營養很好養,紅糖有溫補的作用,都是,能是產婦很好地恢復體能
- 擴展閱讀8:在網上看到說要打發好做蛋糕的奶油要加點醋,是家常菜的醋嗎?
- 這是為了去除蛋清的腥味,讓奶油快速打散,可以讓蛋糕口感更好。所以很多人會在制作過程中加入幾滴醋或者檸檬汁。現在跟著我做一個蛋糕。配料一般包括面粉、雞蛋、糖、牛奶等。先把雞蛋處理好,分離出蛋液,放在一邊備用。 制作過程如下:將蛋黃打散,加入適量的面粉和牛奶,攪拌均勻,直到變成軟面糊,放在...
- 擴展閱讀9:白糯米酒可不可以泡桃花
- 可以泡的,桃花酒具有利水通便,活血化瘀的功效。桃花還有美容養顏的功效。其實,比起白酒,糯米酒只會更好,因為糯米酒含有的營養物質比白酒多太多了,并且糯米酒也是可以美容的,跟桃花酒并沒有什么沖突的地方,就是加多了會掩蓋桃花酒的氣味 糯米酒的營養功效 中醫 糯米酒甘甜芳醇,能刺激消化腺地分泌...
- 擴展閱讀10:自制酒釀長了白毛怎么辦?
- 酒釀長了白毛只能做米酒,不然浪費了。“酒釀長白毛”現象可能你的安置容器清洗的不干凈(有油膩)或還在酒釀發酵階段經常去打開密封蓋所致。
美食特產問答匯集土特產、特色美食及特色工藝,促進美食文化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