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點1: 黃豆、紅豆、黑豆、綠豆可以一起煮粥。
黃豆、紅豆、黑豆、綠豆不存在食物相克。
一、黃豆食物相克
黃豆+豬血:
豬血中富含豐富的蛋白質,黃豆中也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兩種成分結合會形成其他物質,而降低各自的營養。并會消化不良
黃豆+蜂蜜:
蜂蜜中富含多種酶,大豆中富含蛋白質和有機酸,所以這些成分結合起來會發生化學反應。
黃豆+酸奶:
酸奶中富含的鈣質比較高,其中黃豆中的成分會降低鈣的吸收,所以也會降低酸奶的營養成分。
黃豆+豬蹄:
會使消化吸收出現問題從而導致腹脹。
黃豆+菠菜:
菠菜食物中的維生素C會對銅的析放量產生抑制作用,使其中的營養元素得不到很好的發揮。
黃豆+蝦皮:
會影響營養元素的消化吸收,一起吃會消化不良。
黃豆+豬里脊肉:
會使消化吸收出現問題從而導致腹脹。
黃豆+芹菜:
兩者同吃會降低鐵營養元素的吸收
黃豆+洋蔥:
會降低營養元素的吸收。
黃豆+核桃:
還會引起腹脹、消化不良。
黃豆+豬肉:
會使消化吸收出現問題從而導致腹脹。
二、紅豆食物相克
紅豆+羊肝:
紅豆和羊肝一起吃,會導致水腫、腹瀉、腹痛。
紅豆+羊肚:
紅豆和羊肚一起吃,會導致水腫、腹瀉,尤其不適合于腸胃不好的人。
紅豆+冬瓜:
紅豆和冬瓜一起吃可能會導致身體脫水。
紅豆+豬肉:
紅豆和豬肉一起吃,會刺激到胃腸道,加重胃腸道的負擔,出現腹痛、腹瀉、嘔吐等癥狀。
紅豆+羊肉:
羊肉屬性偏熱,而紅豆屬性偏涼,這兩種食物搭配在一起,可能會對身體產生較大刺激,會增加胃腸道負擔,導致腹痛、腹瀉等癥狀。
紅豆+鯉魚
紅豆與鯉魚同食,會導致脫水。
三、黑豆食物相克
黑豆+蓖麻子
蓖麻子和黑豆這兩種食物會起不良反應,也會破壞營養成分,會對胃腸道造成損傷或者是刺激,所以蓖麻子也不能和黑豆一起服用。
黑豆+四環素
四環素和黑豆一起服用,可能會影響正常的營養,所以黑豆是不能和四環素一起吃的。
黑豆+龍膽
黑豆含有比較多的蛋白質會膽發生化學反應和不良反應,影響腸道的消化系統,會對腸道造成刺激,還可能會導致黑豆當中的營養降低,所以黑豆也不能和龍膽一起吃。
黑豆+五參、厚樸、茄子
黑豆和五參、厚樸、茄子等食物同食,會對身體產生不良影響。
四、綠豆食物相克
綠豆+香榧
綠豆和香榧同食,會引起腹痛和拉肚子,易引起腹瀉。香榧的性質比較溫熱,多食會使人上火,所以咳嗽咽痛且痰黃的人不要吃。香榧具有潤腸通便的功效,如果出現腹瀉、大便稀薄等癥狀,最好不要吃。
綠豆+西紅柿
西紅柿和綠豆都是性涼的食物,同時食用會導致脾胃虛寒等情況,會對人體的元氣造成損害。
如果不慎吃到與綠豆相克食物一般可以通過多喝水、適當運動和順時針按摩腹部促進食物的快速消化,將食物代謝出體外。
綠豆+鯉魚
綠豆和鯉魚同食,會產生風動疾。
綠豆+狗肉
綠豆與狗肉不能一起食用,同時食用狗肉和綠豆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會導致腹脹和疼痛,輕者嘔吐,重則脹破肚皮。食量少的話,吃空心菜2到3棵就可以治愈。
綠豆+蝦
綠豆有清熱解毒的作用,海鮮也屬于涼性的食物,如果同時食用蝦和海鮮,很容易導致脾胃寒冷、消化不良、胃痛和拉肚子。
綠豆+玉米
玉米中含有的粗纖維能夠促進腸道消化,兩種食物一起吃,有可能會發生腹瀉的現象。
綠豆+海鮮
綠豆屬于寒性食物,最好不要和海鮮類食物一起食用,海鮮也屬于寒性食物,兩者一起食用會出現腹痛腹瀉的癥狀。
綠豆+中藥
在喝中藥的時候不要吃綠豆,否則會降低藥效。
綠豆+生冷食物
綠豆、番茄與龍蝦都屬于生冷食物,若一起食用可能會刺激胃腸道,導致胃腸功能紊亂,從而出現腹瀉的不適癥狀。
如果是脾胃虛寒的人,則不宜將綠豆與小米、西瓜、苦瓜、冬瓜、梨等寒涼性食物一起吃,可能會引起腹痛、腹瀉等表現,或加重自身不適癥狀。
綠豆+溫熱食物
不宜將綠豆與溫熱性質的紅棗、生姜、桂圓、羊肉、狗肉等溫熱食物一起吃,易滋生內火,出現上火的癥狀。 - 觀點2: 可以,同屬豆類,營養價值相近,雖綠豆性涼,卻基本不會發生不良反應。
粥(congee)也稱糜,是一種把稻米、小米或玉米等糧食煮成的稠糊的食物。
在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中,粥的蹤影伴隨始終。關于粥的文字,最早見于周書:黃帝始烹谷為粥。
中國的粥在四千年前主要為食用,2500年前始作藥用,《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載有西漢名醫淳于意(倉公)用“火齊粥”治齊王病;漢代醫圣張仲景《傷寒論》述:桂枝湯,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便是有力例證。
進入中古時期,粥的功能更是將“食用”、“藥用”高度融合,進入了帶有人文色彩的“養生”層次。
宋代蘇東坡有書帖曰:夜饑甚,吳子野勸食白粥,云能推陳致新,利膈益胃。粥既快美,粥后一覺,妙不可言。南宋著名詩人陸游也極力推薦食粥養生,認為能延年益壽,曾作《粥食》詩一首:“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從而將世人對粥的認識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可見,粥與中國人的關系,正像粥本身一樣,稠粘綿密,相濡以沫;粥作為一種傳統食品,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更是超過了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臘八粥是一種在臘八節用由多種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寶五味粥。臘八粥傳說來自印天竺,農歷十二月初八是佛陀成道紀念日,俗稱“臘八節”,在佛教稱“法寶節”。臘八粥的習俗,已非佛門所有,作為一種民間風俗,農歷十二月八日吃臘八粥,用以慶祝豐收,一直流傳至今。最早的臘八粥是紅小豆來煮,后經演變,加之地方特色,逐漸豐富多彩起來。依照羅天益在《寶鑒》一書中民載:粳米、粟米做成的粥,氣味淡薄,陽中帶陰,所以清淡舒暢,能利小便。有一人病危,但從不吃藥。醫生叫他吃粟粥,杜絕其它食物,十天過后病情好轉,一個月過后痊愈。這就是五谷都能治病的原理。吃粥既節省時間,味道又美,喝完粥后睡一覺,妙不可言,人們都稱粥有很大的益處。 - 擴展閱讀1:豬肉各部位烤肉技巧關于豬肉各部位烤肉技巧
- 1、豬里肌:先用中小火烘烤 豬里肌位于豬的背脊,油脂較少,適合做豬排。厚度可切1.5至2公分,透過厚度來增添咬勁。烤網預熱后將肉片放上,先用中小火烘烤,讓熟度透入,若有帶骨,則骨頭部分要烤久一些,讓附著在骨頭旁的筋更為香酥。約6分鐘后表皮呈金黃色即可,若不放心,可再切開確認并補...
- 擴展閱讀2:家庭自制烤肉腌制方法豬肉
- 1首先將肉牛羊肉切成薄片或者小塊再將它倒入盆中,同時加入35片的生姜,再打入幾粒雞蛋,以及適量的洋蔥段2加入適量調料再加入適量的鹽胡椒粉白糖十三香醬油喜歡顏色淡點的就少放些調料油。豬肉燒烤是放入腌肉料腌制豬肉串腌好后,在肉里加一點淀粉,放一小勺水,抓緊加入孜然辣椒粉芝麻和鹽拌勻冷藏約2...
- 擴展閱讀3:豬肉烤肉做法
- 1、備好所用食材。2、用細鹽還有一點散蔥來搓洗五花肉,再洗好控水備用。3、加入豆瓣醬,醬油,白糖來調味。4、將腌制數小時的五花肉放在空炸鍋里。5、用烤雞翅模式烤制35分鐘。6、烤制好是這個狀態,外酥脆里嫩鮮。7、喜歡更為干香酥脆一點的,可以切好后再回鍋同模式再烤五分鐘。8、一份豆瓣醬...
- 擴展閱讀4:大排檔燒烤的制作方法街邊烤肉做法分享
- (1)豬肉去筋膜,切大長條,用流水沖盡血水待用。(2)豬肉用蛋清、啤酒抓勻腌制30分鐘。(3)將烤肉醬70g、烤肉粉10g、姜片加入肉中,抓勻按摩10分鐘。(4)蓋保鮮膜,入冰箱腌制12小時以上。(5)竹簽用開水浸泡30分鐘。(6)將肉條串在竹簽上,竹簽頭尾包錫紙。(7)烤箱預熱200度,將碗內腌...
- 擴展閱讀5:豬肉燒烤腌制配方
- 1、首先將豬后腿肉切成長條,大小適中;2、將孜然粉、白胡椒粉、洋蔥粉按比例混合,并將其混合到已經切好的豬肉上,在把其放入袋子中;3、接著,將洋蔥粉、鹽、醋和橄欖油混合成腌制汁,將其倒入裝有豬肉的袋子中,并盡量將空氣排出袋子,將豬肉均勻地淹沒在腌制汁中;4、將袋子密封并縮小,放入冰...
- 擴展閱讀6:烤肉制作方法簡單家常烤肉家常制作方法分享
- 1、食材:豬肉半斤、生菜適量、大蒜3到4瓣、花生油適量、孜然粒適量、白糖適量、食鹽適量、生抽適量、五香粉適量、雞精適量。2、將豬肉切成小薄片,豬肉最好先用肥瘦相間的,要知道烤肉之所以香一定離不開肥肉。就是五花肉!3、將肉放進食物用的袋子里,然后加入適量白糖、食鹽、雞精、生抽、五香粉、花...
- 擴展閱讀7:牛肉胡辣湯的做法最正宗的做法
- 牛肉胡辣湯最正宗的做法 一、所需材料 牛肉丁、木耳、香菇、腐竹、花生、豆腐皮等食材,輔以香料如八角、桂皮、花椒等。當然還需要常見的調味品,如醬油、食鹽、料酒等。另外還需蔥和香菜增香。淀粉和水用于調節湯汁濃度。最后配上適量辣椒粉增添辣味。二、做法步驟 1. 準備食材: 將牛肉切成小丁,...
- 擴展閱讀8:金湯胡辣湯怎么做的?
- 1、提前熬制湯底,牛肉切成小塊,把大蔥、大蒜、生姜、花椒、八角、桂皮、干辣椒裝入紗布袋中,和牛肉一起小火慢燉3小時(有時間也可以用慢燉鍋燉一晚上),取出牛肉,濾出湯。2、適量面粉加入清水,和成軟面團,放在一個大碗中,加清水,量要剛剛沒過面團,浸泡十分鐘。3、用水不停地揉抓面團,...
- 擴展閱讀9:牛肉胡辣湯做法牛肉胡辣湯怎樣做
- 1、用料:熟牛肉250克,面筋100克,粉條適量,黃花菜適量,木耳適量,蔥、姜適量,全味粉(某包有賣、白色包裝的)1小包。2、鍋中加油燒熱,加入蔥花。3、一定多切一點,一根大蔥的量,小火炸制金黃。4、盛出備用。鍋中留底油。5、加入適量蔥花、姜末爆香,加入面筋,熟牛肉略炒。加入牛肉湯或清...
- 擴展閱讀10:羊肉湯的做法,羊肉湯怎么做好吃,羊肉湯的家常
- 羊肉湯的做法如下:1、將切好塊兒的羊肉冷水下鍋,羊肉表面泛白后撈起。將水煮沸,加入適量鹽、白蘿卜放入鍋中煮三分鐘。2、鍋中放入燙過的羊肉、姜片、蔥結、白蘿卜塊、桂皮、蜜棗、米酒,加入適量的清水用中火煮。撈去浮沫,煮沸后轉小火繼續煮一個小時。3、夾出蔥節,放入適量的枸杞煮三到五...
美食特產問答匯集土特產、特色美食及特色工藝,促進美食文化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