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點1: 作為一個中國人肯定是中餐好吃啊,西餐有什么啊,真是沒有什么好吃的,我們的飲食文化都發展了多少年了,西餐能和中餐相媲美的就只有法餐還能湊合湊合。其他的都只能算作簡餐。西餐無論是再食材的多樣性上,還是在口味的變化上都不能和中餐相比。
【首先】說食材的多樣性,中餐食材的選擇可以說是多種多樣,就拿家禽和家畜來說,除了毛不能吃,其他部位都可以做成美食,心肝脾肺腎,腸子肚子都能吃,西餐大多數只會用肉制作菜肴。蔬菜類的就更多了,很多野菜就不說了,楊樹柳樹榆樹剛發的芽都能吃?,F在最貴的估計就是香椿芽了。
【其次】說說烹飪方法,西餐的烹飪方法真是簡單至極,除了炸烤煮炒燴等常見的烹飪方法,沒有別的烹飪方法了。中餐的烹飪方法還有溜扒燜醬鹵等等很多種。所以說再烹飪方法上中餐也要多于西餐。同一個食材用不同的烹飪方法,可以有不同的口感和口味。
【再次】從中餐和西餐的味道上來看,中餐的味道除了傳統的咸鮮味,還有麻辣,酸甜,復合味,怪味等等。西餐大多數都是咸鮮味,或者奶香味。酸味的菜肴都很少。中餐的口味比西餐多,從我們的調料中就能看出來,一個醬油就給你分了生抽和老抽外加一個醬油。
【最后】中餐可以分為很多個菜系,無論是四大菜系還是八大菜系,我們能夠把菜分成體系,西餐即使是分也只能分為地區,比如某個菜系的南部地區,或者是北部地區。中餐在我國可以說每個地區或者是每個省份,都有自己的代表菜。這一點西餐是完全做不到的。
【總結】:中餐以其食材的多樣性,烹飪手法的變化,口味非常豐富,菜系門派眾多等特點。在好吃的程度上完全勝過西餐。雖然西餐中也有很多代表菜比較好吃,但是整體上中餐還是完勝于西餐。中餐可以說是我們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我覺得中餐要比西餐好吃。 - 觀點2: 中餐講究色香味俱全,西餐講究食物搭配;中國烹飪中對于蔬菜,國人的飲食習慣是炒了吃,在大火炒的過程中有好多種營養素在高溫下已被損失掉,西餐吃法是以生吃為主,蔬菜中的維生素C的攝入量大大提高,生吃當然比熟煮有營養;中餐由于大量使用味精,味道重,可口好吃,但可口好吃不見得健康。西式的烹調方法更用心去關注菜郩的原材料本身,適合什么樣的烹調方法,去做出能夠滿足人在各種營養方面的需求。
中西餐飲食各方面對比:
食材:西餐只選精細部位和品種;中餐任何具有可食性的材料。
烹調油:西餐橄欖油,色拉油;中餐任何動植物油。
調料:西餐進口植物調料;中餐大量使用味精。
廚房:西餐像工廠;中餐煙熏火燎,滿頭大汗。
加熱:西餐烤,扒,煮;中餐油炸為主。
環境:西餐格調浪漫有品味;中餐平淡無奇亂哄哄。
餐具:西餐刀叉盤勺分餐不交叉;中餐快子盤碟共餐易交叉感染。
菜品成本:西餐較高;中餐較低。
花費:西餐可預測控制,易各自付賬;中餐不可預測,AA制只能平均。
調查結果:西餐不超標;中餐能量超推薦量112.6%蛋白質脂肪超推薦量2-3倍,碳水化合物不到推薦量50%。
后果:中國超重肥胖相關疾病上升。
但是,健康與否是由食材,烹調方式和食用的份量/搭配比例決定的,不能簡單的用中餐西餐來區分。
西餐里有不健康的炸/烤/燒烤的肉類和又油膩又咸的配菜,也有健康的沙拉和全谷類主食。中餐里有不健康的炒/油燜/腌的肉類菜式,也有健康的清蒸/水煮海鮮和蔬菜。
西餐里廚師完全按食客的要求煎烤,并不加調料。調料在桌上,由食客自己加。中餐卻有現成菜譜,菜怎么做完全聽憑廚師的意志,食客是否喜歡,廚師才不會管。
中餐的營養成分:中國居民傳統膳食是以谷類事物為主要能量來源,這樣的膳食結構在營養學上稱為高谷類膳食,它含有一定數量的蔬菜、水果。由于中國居民傳統的烹飪技術及對口味的要求,許多蔬菜在洗、切、煮等過程中有大量有益于人體健康的健康物質被剔除了。由于谷類食物蛋白質含量不高,其氨基酸組成又不完善,導致這類膳食鈣的攝入量不足以及鐵、鋅等微量元素的利用率低,維生素含量也明顯不足。
西餐的營養成分:發達國家流行的是過盛型膳食,以肉類物質為主要能量來源,以肉類、動物內臟、奶制品等主,強調了鈣、磷、鉀、鋅等微量元素的攝入。其特點是含能量密集過多,富于油脂和食糖而缺少復合碳水化合物。過盛型膳食營養素供給不足,會導致營養不足,出現多種營養缺乏癥。但由于油脂和食糖攝入過多,加重了消化器官的負擔,引起胃的疾病,同時這也是肥胖病、心血管病與糖尿病的根源,同樣不利于身體健康。 - 觀點3: 我的第四個面包作品,這個面包屬于即興發揮的。因為刷面包多了雞蛋液,正好爸媽第二天要出門,于是按我媽的口味用面包機給她揉了個吐司,第一次嘗試用面包機做吐司,結果出爐的葡萄干吐司出乎意料的好吃,女漢子的堅強外表軟妹子的心,葡萄干的清甜,真的是停不下口的節奏,一片一片手撕著吃。
這個吐司用的是100%中種冷藏發酵法,揉面時用的后鹽法和后油法,第一晚揉好面團先室溫發酵1小時約2倍大,因為當天氣溫比較高發酵很快,然后放冰箱冷藏過夜(直接放冰箱冷藏發酵也可以的)。這個面團從冰箱冷藏取出時是很軟很軟,不像我們平時冷藏發酵的面團會有點點硬,不用擔心是正常的。
我的面包機是美的的,一個和面程序18分鐘,主食面團程序3小時,攪拌10分鐘---發酵---烘烤。
用料
中種面團
全蛋液+水共110g
淡奶油60g
金像高筋面粉250g
金燕子耐高糖酵母1.5g
主面團
牛奶20g
細砂糖40g
鹽3g
奶粉15g
酵母1g
黃油10g
將中種材料按順序放入面包機中,先放液料雞蛋液、水、淡奶油,然后放高筋面粉,面粉中間用手指凹個小坑,放入酵母,啟動“和面程序”和面18分鐘,面團和好就行,放面包機桶內蓋蓋室溫發酵一小時,不用開“發酵功能”哦。然后用保鮮袋裝好扎緊口,保鮮袋不要扎得鼓起來要排出空氣,放冰箱冷藏發酵17-24小時。
步驟1
從冰箱取出面團,面團發至約2倍大。這個面團是很軟很軟的,不像我們平時冷藏發酵的面團會有點點硬,不用擔心是正常的。發好的面團內部是如圖。
步驟2
將中種面團和主面團材料混合,先放入牛奶,再將糖、鹽、奶粉分別放置三角,然后中種撕成小塊放入,酵母放最上面,酵母不能和糖、鹽、奶粉直接接觸,會影響酵母活性,黃油先不放。啟動和面程序18分鐘揉到面團擴展階段。
步驟3
加入黃油再啟動一個“和面程序”18分鐘面團揉至完全擴展階段。網上有“面包機8分鐘剪刀出膜法”,我試過,下剪速度要快,不好剪,不小心會劃花面包桶。我自創的是“面團撕碎法”,把面團撕碎丟桶里,成團后又撕碎,再成團再撕,呵呵,重復操作,簡單吧!原理是一樣的,通過破壞面團組織達到出膜效果。
取一小撮面團搓圓,輕輕均勻的拉扯開不要太用力,完全擴展階段的面團扯開是這樣的,扯破出現破洞,洞口邊緣是光滑無鋸齒邊。
步驟4
加入葡萄干,3小時后面包就烤好了,烤好的面包要立刻倒出放涼,放涼至室溫后用保鮮袋裝好扎緊口,可減少水分流失。這個葡萄干吐司,外皮脆脆內里香甜軟口,放上兩天內里依舊軟乎乎的。 - 觀點4: 個人觀點來說,中餐好吃。
中餐口味較豐富,中餐光菜系就8個,每個都有自己鮮明的特點,這還不算一些菜系里的小菜系或者還沒入菜系的口味。在烹飪過程中還可以根據口味自己改良口感,只選一個菜系或者多菜系融匯貫通,光這項的口味就無窮延展了。而且中餐因為食材多樣,不光在口感上無與倫比,在營養價值上西餐也無法比擬。這里以廣東菜的煲湯為例,各種食材,藥材的搭配不但好喝而且滋補,每個湯都要經過長達五小時以上的熬燉才可以使食材藥材完美結合。
相比之下,西餐普遍口味較淡,因為西餐較少用刺激性太過強烈的調料,大部分放鹽也相對少。西餐的烹飪方式主要以煮,燉,煎,烤為主。沒有多種的食材和調料,也沒有繁復的工藝。這樣的烹飪方式自然口感上會差些。
不過這里還有一些特定人群,如小孩。她們可能更喜歡西餐的牛排,漢堡🍔。但作為一個在中國生活了幾十年的中國人我,西餐偶爾也會吃,不過不是因想念這個味道而吃,有時候只是為了喜歡某個氛圍而已但是去國外旅行,必然最想念的還是中國的各式食物 - 觀點5: 我覺得中餐更加好吃,中餐種類多種多樣,各種味道都有好吃的美食,而西餐太過單一沒辦法和中餐比。
- 觀點6: 可以這么說,如果是中國人的話,當然肯定吃中餐要更好吃一點,因為都吃習慣了,所以說西餐吃也是感覺吃的挺不錯,但是相比的話肯定是中餐更好吃。
- 觀點7: 我覺得還是中餐更好吃,因為中國人的胃還是更適合吃中餐,西餐那些東西吃不慣的。
- 觀點8: 這個是要看個人口味的,但是我覺得中餐要比西餐要好吃一些,因為中餐的烹調方式有很多,而且每個地方的菜系味道都是不一樣的。
- 觀點9: 我當然喜歡吃中餐了因為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人, 中餐的種類有很多呀,而且色香味俱全的呀所以我喜歡中餐
- 觀點10: 你好,這個是因人而異的,每個人的口味不同因此有的人喜歡中餐,而有的人喜歡西餐。
- 擴展閱讀1:成都有什么好吃的土特產值得品嘗?
- 蜀繡:雖然不是食品,但作為成都的傳統手工藝品,蜀繡也是值得購買的特產。它以精美的工藝和豐富的圖案著稱,是送給親友的好禮物。竹筍:成都周邊的山區盛產竹筍,新鮮的竹筍清甜可口,是許多川菜中不可或缺的食材。泡菜:四川的泡菜以其酸辣爽口而聞名,是家常便飯中常見的小菜,也是火鍋、串串等美食的...
- 擴展閱讀2:成都特產有哪些適合帶回去?
- 狗屎糖,超大包的口味多,價格算下來最劃算!牛肉絲 牛肉粒,一大包的肯定比小包劃算!但我還是會考慮小包裝的,有時候在車上,坐飛機時候都能過過嘴癮!個人經驗:特產到處都有賣,建議到故鄉味四川特產店購買什么特產都很齊全而且價格實惠,別在景區買(略貴)。
- 擴展閱讀3:成都有哪些本地特產值得購買?
- 四川辣椒醬:成都人喜歡吃辣,當地的辣椒醬種類繁多,口味獨特。其中最著名的當屬郫縣豆瓣醬,它是川菜的靈魂調料,用它烹飪出的菜肴色香味俱佳。成都小吃:成都的小吃種類繁多,如龍抄手(抄手)、擔擔面、麻婆豆腐等,都深受游客喜愛。許多小吃店提供真空包裝的小吃,方便攜帶,可以作為伴手禮帶給親朋好友。
- 擴展閱讀4:成都必帶回的特產小吃成都有什么特產送人的
- 張飛牛肉:張飛牛肉是四川的傳統名產,以其肉質緊實、味道鮮美而著稱。作為禮物,它既有地方特色,又適合各種人群食用。竹葉糕:竹葉糕是成都的傳統小吃之一,以其獨特的口感和清新的竹葉香而受到歡迎。這是一種適合作為手信的甜點。棒棒雞:棒棒雞,又稱口水雞,是四川的傳統名菜。它以雞肉鮮嫩、調料豐富...
- 擴展閱讀5:在成都旅行有哪些當地特產值得推薦?
- 川繡:川繡是中國四大名繡之一,以其精湛的工藝和獨特的風格著稱。川繡作品色彩鮮艷,圖案生動,常常以自然景觀、花鳥蟲魚和各種傳統吉祥圖案為主題。在成都,你可以購買到川繡的裝飾品、服飾或小物件,作為紀念品或禮物送給親朋好友。蜀繡鞋墊:蜀繡鞋墊是成都的傳統手工藝品,以其精美的刺繡和實用性受到...
- 擴展閱讀6:怎么使用電餅鐺制作烤肉?
- 準備材料:新鮮的肉類(如豬肉、牛肉、羊肉或雞肉)烤肉調料(如鹽、胡椒粉、大蒜粉、辣椒粉、孜然粉等)醬料(如燒烤醬、辣椒醬等,根據個人口味選擇)蔬菜(如洋蔥、青椒、蘑菇等,可選)鋁箔紙或烤盤紙(可選,用于隔離肉類和電餅鐺)肉類處理:將肉類切成適合電餅鐺大小的塊狀或條狀。用烤肉調料...
- 擴展閱讀7:合肥好吃好玩的特產
- 其他像是金絲棗、南美蜜橘、安吉白茶等也是不可錯過的好味道。第三段:景點篇合肥不光有美食,同時也有許多令人流連忘返的景點。合肥植物園是一個由合肥市政府主導建設的,占地面積3萬多畝的現代意義上的國家級園林。另外,還有風景如畫的四大名園(包括明孝陵、八里莊園、萬達茂等),更是讓人忌憚不已。...
- 擴展閱讀8:土豆燉肉燜飯怎么做土豆燉肉燜飯的烹飪方法
- 1、牛肉150克、土豆一個、紅皮洋蔥半個、胡蘿卜半根、鮮香菇3-4個、香蔥一根、香菜5根、大米一杯半(電飯鍋自帶)、蔥一根、姜粉一大勺、蒜末一大勺、料酒一大勺、一品鮮醬油2大勺、耗油一小勺、食用油一大勺、食鹽少許。2、步驟:將米洗凈放入電飯鍋中,倒入相對應的水,備用。牛肉、香菇、土豆、...
- 擴展閱讀9:肉炒菱角怎么炒菱角炒肉的做法
- 1、瘦肉切片,然后加入料酒、淀粉抓勻,腌制10分鐘;2、將菱角切成兩半,取出菱角肉,再切片;3、炒鍋里面倒入適量油,燒熱后,下入瘦肉片炒散,撈出;4、鍋中留底油,下入姜、蒜炒香,放入菱角一起炒,加入清水煮8分鐘,放入鹽、生抽、炒好的瘦肉片,炒勻;5、調入雞精、水淀粉,大火收汁即可。...
- 擴展閱讀10:電壓力鍋燉肉怎么操作電壓力鍋燉牛肉的方法
- 鍋里加涼水,水開后要撇浮沫直到沒有臟沫為止,將肉撈出。3、焯水后的牛肉,放入電壓力鍋內,加入小半碗水就可以,然后加調料。1勺老抽,2勺生抽,2勺醋,3勺黃酒,山楂5個,桂皮,香葉,花椒、大料適量放入調料盒,蔥一根切成段,姜切成片,冰糖,黑胡椒粉,鹽適量,攪拌一下。4、將胡蘿卜、...
美食特產問答匯集土特產、特色美食及特色工藝,促進美食文化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