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點1: 陜西涼皮種類繁多,做法各異,調拌時各具特色,口味也不同,在這里,僅舉出以下五種:
一、 麻醬涼皮:一種典型的清真吃法。其做法較簡單,把面粉調成糊狀,盛入特制的金屬涼皮籮里,搖晃涼皮籮使面精平平的鋪在籮底,然后放入開水鍋內蒸制成熟。吃時,把涼皮切成半厘米寬的條,一般加輔料為黃瓜絲,調入鹽、醋、醬、芝麻醬、辣椒油等即可。
二、 秦鎮涼皮:以大米粉為原料制成,因產于戶縣的秦鎮,也叫秦鎮米皮。制作時把大米粉調節為糊狀,平鋪在多層竹蒸籠內,旺火蒸熟。吃是,用近一米長、20多厘米寬的大鍘刀鍘成細絲,加入輔料青菜、小豆芽等,調入佐料,好的口位全在辣椒油上,調好的涼皮全呈紅色,辣里香。
三、 漢中涼皮:因產于漢中地區而得名。由于加工時用小石磨加水將米磨制成米粉漿,又叫水磨涼皮。制作時,將磨好的米粉漿平鋪于竹蒸籠上蒸制。加入調料,主要是蒜汁、辣椒油,口位酸辣之中透著蒜香。
四、 岐山搟面皮:岐山縣制作的最佳。制作時,將小麥粉洗出面筋,把淀粉搟成薄餅,上蒸籠蒸制。制成涼皮既軟又粘。調料以岐山當地釀制的糧食醋和辣椒油為主,輔以洗出的面筋絲,在一小鐵鍋內拌合均勻,盛盤而饗客,其口位主要特點是酸、辣、香。
五、 面筋涼皮:主產于關中地區,加工時,要先洗出面筋,淀粉調成糊,盛入金屬涼皮籮上鍋蒸制。調制時,加入蒸烹面筋塊、時令蔬菜,調味品有醋、醬、蒜、汁、味精、鹽、辣椒油、香油等,吃時別有風味。
除以上幾種外,陜西還有扶風的烙面皮,漢中的魔芋涼皮、黑米涼皮,陜北的綠豆涼皮等等。不論哪一種,游客不妨都嘗嘗,一定會使你滿口留香。
陜西漢中米皮制作方法如下:
做法:
1、米粉加水和成米漿,然后加入軟硬適中的米飯;
2、用勺子把米飯搗碎,泡在米漿里過一夜;
3、把上述混合物倒入容器中,用高速打幾分鐘,然后用濾網過濾;
4、用湯匙把濾網中剩余的米飯渣壓濾至米漿中;
5、如蒸涼皮兒的方法蒸好即可。
但要注意以下幾點:
1、漢中米皮兒要蒸得稍微厚一些,切得比較寬,才正宗;
2、粘米粉就是通常所說的在來米粉,中國店中和糯米粉放在一起。不要用美國店的rice flour,味道不對,而且有小粒粒;
3、涼皮兒一定要完全冰涼才能揭下來,否則會粘;
4、加米飯的目的是為了讓涼皮兒軟,用全米粉蒸出的涼皮太硬。這個水量只是一個參考,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加減,喜歡偏硬的就少加一些水,喜歡偏軟的就多加一點兒水。但加減的水量不能過多,記住。
涼皮做法詳解- -
把涼皮切好,寬細自己定吧
把面筋切好
把黃瓜絲 蒜泥 辣子油倒在涼皮上,然后放醋(最好用糧食醋山西陳醋也不錯)然后放一點醬油 鹽 雞精。蒜泥也可以作成蒜汁水。
也可以放芹菜或者黃豆芽之類的蔬菜
然后放面筋攪拌好,就可以吃了,比在外面買的要好很多哦。很筋道,味道也正宗。不想吃辣的可以多放紅油,少放辣椒面
涼皮看著難做,只要掌握了方法還是挺好做的,就是蒸的盤子最好能買到大一點我,我在考慮訂做呢,前一天活好面,洗了,第二天抽時間做就好了,我一般偶晚上做,做好了,也就吃干凈拉
問:拌面筋的料和拌涼皮的是一樣的吧?
還有哦,做這個的面粉,沒有特別要求吧?用普通面粉就可以吧?
答:面筋放到涼皮里拌就好拉,面筋大小可以自己切的,面粉也沒有要求哦,面要和的硬一點,醒一會,但是時間不要太長,面軟了不好洗,洗的時候要帶圍兜哦,要不會弄一身滴
問:我蒸的面筋里好象氣泡沒JJ的多,是不是沒放泡打粉的結果
我蒸出來的涼皮比較韌,不象外面吃的比較軟,我為了發揚節約糧食的精神,牙都快崩了
我的涼皮沒放冰箱里,差不多兩個多小時,我看水和糊糊有比較看得清楚的層,我就把清水倒掉,拿來蒸了。有問題嗎?
答:我的面筋里放了一點蘇打粉,因為把握不好分量,我就把蘇打揉到面筋里,揉揉搓搓然后放在流水下面沖一會,放了一夜,第二天蒸的,果果想放了蘇打應該要醒一會的。蒸的涼皮太韌?蒸了多長時間啊?還有蒸的時候把漿攪拌均勻了嗎?果果在每個圖下面都寫了做法。或者可以放一點點堿面在淀粉里,不過我都沒有放過。蒸好以后要抹一層油的,涼皮容易干
問:還有抹的油是什么油,色拉油還是香油呢?
蒸面筋的時間是多久呢?
答:果果沒有找到炮打粉,用了小蘇打粉,效果也是一樣的,油我用的是色拉油。我一般都是上面蒸涼皮下面蒸面筋,沒太注意時間,應該和蒸饅頭的時間差不多或者稍微多一點點
問:一次只能蒸一張吧???
答:我嘗試蒸兩張,可是蒸失敗了哦。西安賣涼皮的好象有工具可以蒸好幾張,一般在家里可以買個大點的盤子蒸比較省事。
問:用超市買回來袋裝的干淀粉,行不行??
答:干淀粉好象不行哦,可以嘗試把大米泡了,打成漿蒸米皮
涼皮兒的制作(全程圖)
教你做陜西特色涼皮→→醋 粉(詳細過程圖)
陜西涼皮詳細做法
--------------------------------------------------------------------------------
1、活面,醒半個小時或一個小時,面要揉的光滑然后放一個盛水的盆里;
2、不停的拍打面團,把淀粉拍洗出來,注意不要把面筋洗到水中,如果實在偷懶,可以把淀粉和面筋混合洗,最后用小篩子或者細密的網布把面筋過濾出來就可以了 ;
3、洗好的淀粉水,把淀粉靜置三小時以上,最好放冰箱里,我放冰箱冷藏室里,放了一夜,沉淀的比較好,不需要反復沉淀了;
4、洗出來的面筋,放一點泡打粉或者小蘇打,揉一揉,如果擔心放的量過多或過少,可以用水沖洗拍打著放,不放也可以,道理和沒發面的饅頭一樣,沒有發的好吃。(面筋是否洗好以放在水下沖沒有白色淀粉為準)
5、沉淀好的淀粉水,上面一層就是多余的水,倒掉就可以了,盡量慢慢的從一側倒,不要晃了,要不淀粉又和水混一起了;
6、水倒以后剩下的淀粉漿,要攪拌一下,通常下面的都凝固了,要攪拌開,用筷子或者打蛋器攪拌就可以;
7、另外準備一個盤子,在盤底均勻的涂抹一遍油;
8、找一個平底的容器,(一般是平底的金屬盤或者微波爐平底器皿,不要用不耐高溫的盤子,我已經損傷兩個拉)把淀粉漿均勻的倒入容器,旋轉一圈,多余的再倒入盆里,厚薄可以自己調節,一般在0、2到0、4厘米之間。(拍的時候手有點斜,所以看起來不平)然后放鍋里蒸。
蒸有兩種方法一種在把盤子放水里,另一種比較省事在鍋里支一個撐子(箅子?),把盤子放撐子上蒸就可以了;
9、薄的一般蒸三分鐘多一點,厚的蒸五分鐘左右蒸好的涼皮放在事先準備好的冷水盆里浸泡一下,或者把盤子的底部對著水龍頭沖一下,涼皮就很容易揭下來,否則容易撕壞;
10、上面蒸涼皮,下面放個小碗在水里面筋也蒸熟了,千萬要用耐高溫的,偶好幾個pp碗就賣拉;
11、蒸出的厚厚一螺涼皮,每層涼皮間都不要忘記抹油哦;
12、準備調料 黃瓜絲 蒜泥 辣子油 (做法,把辣椒面放碗里,放一點鹽,然后把油燒到五六成熱放花椒粒,燒一下下,把花椒里撥出,油涼一下倒入辣椒面里,邊倒邊用筷子攪拌);
13、把涼皮、面筋切好,寬細自己定吧;
14、把黃瓜絲 蒜泥 辣子油倒在涼皮上,然后放醋(最好用糧食醋山西陳醋也不錯)然后放一點醬油 鹽 雞精。蒜泥也可以作成蒜汁水。也可以放芹菜或者黃豆芽之類的蔬菜 ;
15、 放面筋攪拌好,就可以吃了,比在外面買的要好很多哦。很筋道,味道也正宗。不想吃辣的可以多放紅油,少放辣椒面。
涼皮的正宗吃法
(好吃極了,適合家庭,絕對環保,無污染,又正宗)
-涼皮的做法
1、適量高筋粉加水和成面團。
2、然后把和好的面團放進清水中反復清晰,洗出面粉中的淀粉,洗到出了面筋為止。
3、把洗好的面粉水放入冰箱冷藏室,我一般是放一個晚上,反正時間越長越好。
4、第二天,取出沉淀好的淀粉水,把上面的清水倒去,剩下淀粉湖。稀綢可以自己掌握。
5、燒開水,放好籠屜,放入一個小的托盤,托盤上抹上稍許食用油,然后倒入2-3毫米的淀粉湖,大火蒸5分鐘即可。如果要厚一些可自己掌握,不過皮子薄了更好吃。
6、把蒸好的皮子放到涼水中,用手輕輕揭下,放到盤中。每層涼皮中間要抹上適量的食用油,一是以防粘連,二是色澤好看。
二、調料水的做法:
1、小鍋中倒入一碗水,放入少許花椒、大料有2-3粒即可,(有條件的話,還可以放幾粒茴香籽和孜然籽。沒有結不用放。花椒、大料就可以了)把這些料煮開入味即可。倒出放涼備用。
三、辣椒油的做法。
平鍋中放入一些小紅干辣椒、花椒在鍋中炒香,倒入容器中搗碎,鍋中再入油,把搗好的干辣椒和花椒的末倒入油種,再放入白芝麻,加入少量食鹽,炒香即可。這種辣椒油味道好極了,放在一個容器中可以吃好長時間、絕對不含蘇丹紅。放心食用吧!
四、調涼皮了
、涼皮切絲,黃瓜切絲,加入醋、鹽、味精、麻汁、麻油、辣椒油、調料水。這7種材料缺一不可。絕對是正宗的陜西涼皮。愛挑剔的、好吃的朋友,辣椒油和調料水一定要自己做。
還有一種方法:
1。在面粉里加少量鹽,和成面團,蓋上濕布醒30分鐘左右
2。將上述所得面團放在一大容器里,加適量水,開始洗面筋,
在水中不停的揉捏面團,待容器里的清水混稠時,將其用濾網濾到另外的容器里
3。重復重復再重復,直到水不再渾濁,剩下那一下塊黃黃的東東就面筋啦,
在面筋里加點Backpulver抓勻,上蒸屜,足氣蒸20分鐘,晾涼后切片
(PS: 也可以不蒸,用油炸下,然后炒著吃,味道也不錯)
4。然后就是所得面糊啦,讓其靜置分層,一般至少要沉淀3小時,
偶是頭天晚上洗好,第二天才蒸的,面糊沉淀的時間越長,做出的涼皮兒越筋道
5。沉淀完成后,把上面的清水倒掉,用勺子把下面的沉淀攪勻,就可以蒸了。
6。鍋上火入水,待水沸,往模型(有專門蒸涼皮的模子,偶用的是曲奇餅干的盒蓋,效果還可以)
里刷少許油,舀一勺面糊倒入,面糊的多少由個人掌握,喜歡厚一點兒的涼皮兒就多舀一點兒,
反之則少一些,把模型里的面糊蕩勻,讓模型底部均勻的蓋上面糊。然后把模型放入開水鍋中,
蓋上鍋蓋。火要一直保持大火,蒸大約5-6分鐘,鍋里的涼皮兒會慢慢的鼓起大泡就好啦
7。在水池中蓄一池涼水,把模型放在里邊漂著。也可以把模子倒置,用冷水直接沖其底部,
這樣效果 要好些, 等涼皮兒完全涼透,表面刷一些油,就可以慢慢剝下了,
按自己喜好切成條就好了。
再來就是調料:
大蒜水,辣椒油,糖少許,醋,香麻油(可根據個人口味),黃瓜(綠豆芽燙過水也可以)
大蒜水:撥一兩瓣大蒜,加少許水,用攪拌器打碎,然后加入少許鹽和味精,攪拌使其溶化
辣椒油的制作:
先把500克油燒熱,同時在一個大碗里放1杯辣椒面,1~2大匙胡椒粉,
一小撮白糖(千萬別多),1大匙白芝麻,不要攪,就按順利這么放著。
等油冒煙之后關火,稍微晾晾,大概有個七八成熱的時候就可以倒入辣椒了。
先倒一半,用勺子攪勻,放2~3大匙花椒粉(或者是花椒粒),再用勺子攪勻,
然后另取一個小勺舀一點點涼水(也是千萬不能多)倒入辣椒碗,攪勻,
這個時候你會看見碗里象水開鍋一樣,但因為水很少,所以不會濺出來。
攪勻后,再把剩下的油倒入,放涼即可。
還有:
材料
1.面粉、涼水、鹽 1小匙
2.醋,蒜,鹽,味精
做法:
1.把面粉和鹽,一點點的加入水攪成面糊。一定要攪勻,不能有免塊,不能太稠不能太稀。
2.較好的面糊冷藏3小時以上,最好隔夜。
3.蒸涼皮的器具,不銹鋼或鋁制平低容器,實在不知道用啥,不銹鋼飯盒就行。
4.油碗和刷子,實在沒有刷子,不先燙的話用手代替也行。
5. 控干容器中的水,刷上少量的油,倒入面糊,薄厚自己掌握。
6. 放入鍋中大火蒸10分鐘左右。(會蒸吧? 別忘了放水)
7.看到面皮氣泡室基本就算蒸好了。
8.戴棉手套把蒸好的模型取出放在涼水中冰涼(冰第一張的時候把第二張放入鍋中繼續蒸) ,做法有兩種選擇。第一,把模型倒扣著放在涼水管下沖;第二,在水池中蓄一池涼水,把模型放在里邊漂著,但效果沒有第一種好。
9.用刷子在蒸好的涼皮兒表面刷一層油,慢慢把涼皮兒剝下即可。
10. 把蒸好的的涼皮兒兩面都刷上油,刀子蘸一下涼水,再把涼皮兒切成喜歡的寬度即可, 拌入可口的調料。
調料:
蒜拍碎切碎加鹽加味精加熱水,晾涼后加醋,有油潑辣子更好。
簡單吧!
涼皮,又稱 皮子 、 釀皮子 ,據說是從 唐代 “冷淘面”演變而來,以“白、薄、光、軟、釀、香”而聞名。涼皮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因為“涼”,所以在夏天吃的人更多。涼皮的種類繁多,做法各具特色,口味也不盡相同。從制作方法上可大體分為:蒸面皮、搟面皮和烙面皮。蒸面皮的主要制作方法是由面粉(將面筋洗出)或米粉加水均勻攪拌制成糊狀,盛入圓形平底的金屬容器,搖擺涼皮容器使面/米糊平展得鋪在容器底,然后放入開水鍋或蒸籠內蒸制(蒸熟后的圓形整張皮子大約0.5厘米厚,直徑近1米)。隨后把涼皮過涼水冷卻,用近1米長、20余厘米寬的大鍘刀切成寬0.5厘米至2厘米的長條(根據制作材料不同,顏色有稍許不同),調拌時可根據不同風味加入鹽、醋、芝麻醬 、辣椒油、面筋、黃瓜絲、豆芽、蒜汁和時令蔬菜 等。
--------------------------------------------------------------------------------
我的涼皮做法
先將面和好,用紗布蓋上,醒上一個小時左右。準備一個大盆,盆中裝滿了水,揪下來一塊面團,放到水里面洗,這種感覺好玩極了,就好像是在水里玩橡皮泥一樣。看著手中的面團的雜質隨著水的沖刷一點點沉到盆底,手中剩下的面團也隨著沖刷變得韌性越來越強,也越來越白凈,這就是面筋的雛形了。但也不是越韌越好,因為韌性過強蒸出來的面筋就過于死板。尺度就要自己來掌握了。當我們把所有的面都洗完了之后,就可以上鍋蒸面筋了。成功的面筋蒸好之后,應如發糕一般,縱切面如同蜂巢狀。
鐵盆中的水就讓它沉淀大概兩三個小時,就可以進行下一步工作了。盆中混濁些的液體沉在盆底部,最上層是清亮些的水,將這些水倒掉不要,然后將剩余的液體攪拌一下,看看濃稠程度。這確實是個技術活,其實涼皮的加工工藝都是一樣的,但是為何味道會有那么大的差別呢?這其中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涼皮的薄厚程度,太稀的面糊很難成型,即便成型也會由于太薄了而不勁道;而太粘稠的面糊做成的涼皮往往又會太厚,口感囊厚,沒有牙感。所以這個時候就要看自己的感覺是否準確了,如果你感覺面糊糊太過粘稠,那么就再加些水好了,如果感覺有些過稀呢?也有辦法,那就是再讓它沉淀一會兒就可以了。其中的奧妙就靠你自己去把握,掌控了。所以如果你做出的涼皮不薄不厚剛剛好,那真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呢。
當把面糊糊調制好之后,就剩下最后一道工序了,那就是搖涼皮了。先在火上坐上一口敞口的大鍋,裝滿水,蓋蓋兒燒開。同時準備一盆涼水放在旁邊備用。然后用大勺子把面糊舀在特制的鐵盤里,就是所謂的模子(有邊沿的那一種)。鐵盤事先要薄薄地刷上一層食用油,目的是為了方便地揭下做好的涼皮。鋪面糊的時候千萬要鋪的均勻,否則,做出的涼皮薄厚不均就不好了,勺里面糊的量也要把握好,過少就會太薄,過多就會太厚。可以在制作的過程中不斷琢磨、改進。將鋪好面糊的鐵盤放在燒開的水面上,不斷輕輕用手轉動鐵盤,這是為了受熱均勻。這也是為什么叫搖涼皮的緣故了。有時候面糊在盤里會來回滑動,就要小心地讓其盡可能均勻地在鐵盤中成型,當你看到盤中的面糊開始慢慢固化直至成為半透明狀的時候,且鼓出少許泡狀的時候,你的第一張涼皮就可以出鍋了。另外在操作過程中,千萬要小心不要被蒸汽熏到手。將鐵盤小心地拎出來,直接放到早已準備好的冷水面上冷卻。其時,你就可以在另一個鐵盤里做第二張涼皮了,當你感覺冷卻地差不多的時候,小心地從鐵盤邊上開始慢慢地揭下涼皮,當第一張涼皮被你小心翼翼地托在手中的時候,那涼皮薄薄的,亮亮的,還有些油光在閃亮。好像很有些“掀起你的蓋頭來”般的好奇與成就感。至此,才剛是個開端,你還要繼續做你的第二張、第三張哦,告訴你,會上癮的,駕輕就熟之后就欲罷不能哦!
調料可依個人口味放,加點醬油,芝麻醬,醋,辣椒油,蔥、姜、蒜汁,雞精,鹽等,就可吃了。還可以炒涼皮等。
北京·芝麻醬涼面
夏天,在北京,沒有幾家不吃芝麻醬涼面的,因為它既省事又涼快。很長一段時期,“左手捧涼面,右手拿筷子外加一根黃瓜”的老少爺們成了北京胡同四合院的代表人物。
北京人吃芝麻醬涼面,必備的要有拌好的芝麻醬、花椒油、蒜蓉汁、老陳醋、黃瓜絲,依個人口味還可以備上芝麻鹽和水蘿卜絲。除此之外,還有一樣東西是必不可少的——電風扇,面條煮熟過水后,再用電風扇吹的目的是讓面條爽滑而不粘膩。
拌上各種調料的芝麻醬涼面一入口,首先感到的是涼,接著就是麻醬香、花椒香、芝麻香,還有蒜香、黃瓜香,大吊人胃口。
自己做
材料:機制切面或自搟的面團均可,芝麻醬、黃瓜(或小蘿卜、芹菜)、精鹽、涼開水、醋、蒜。
做法:取碗一只,倒入芝麻醬,兌入少許鹽涼水(以精鹽適量倒入涼開水中稍攪,自行溶解而成),用筷子輕輕順時針攪拌,待水分漬入醬里,再放少許鹽涼水,攪至稀泥狀時即可;面條用水煮熟后過涼開水,放在碗里,邊用電風扇吹邊翻挑;將黃瓜洗凈切成細絲,如選用小蘿卜可洗凈去皮后再切絲,芹菜用熱水焯一下再切成末;碗裝涼面端至餐桌上,撒上黃瓜絲或小蘿卜絲、芹菜末等,澆上醋、蒜,再以勺澆上調好的芝麻醬,用筷子拌后即可食用。 - 觀點2: 搟面皮,又叫御涼皮、岐山面皮、面筋皮子,是用精白面做成的冷食小吃,制作工藝考究,調味頗佳,素以“白、薄、光、軟、筋、香”而著稱。既是上乘美食,又可佐餐下酒,具有開胃作用,是一種聞名遐邇的傳統食品。
烹調方法:燙、搟、蒸、拌。
味型:酸辣味、咸酸味、香辣味。
原料:上白面粉2.5kg,菜籽油1.2kg,辣椒面25kg,八角2.5g,草果.三奈3. 5 g、桂皮、干姜、小茴香各2g,精鹽50g,筋力源5g、香醋250g。
制作工藝:
1、制面筋:將面粉用清水(約1.1kg)和成面團,盤軟揉光,放入大瓷盆內,倒入清水2kg,用兩手將面團托起,用手指與手掌揉洗5分鐘,再加清水1kg揉洗,如此反復,加水揉洗10多次,直洗到沒有淀粉成為面筋塊時為止。然后將面筋塊用清水洗凈,放案板上回餳半小時。
2、制淀粉漿:在一個大瓷盆上放木架,將110號的銅絲羅放在木架上,把淀粉水用水瓢舀入銅絲羅,過濾到盆內,濾出的碎面筋,放在面筋塊上,如此過濾5次。大盆內的淀粉水沉淀約3至4小時后,撇去清水及雜質,只留淀粉漿。
3、制面筋條:將面筋分別揪成約50g重的劑,扯長攙成疙瘩,放入大鍋內煮熟,撈出晾涼后,撕成長約5cm、寬約1cm的條,即成面筋條,放入一大篩內。
4、制面塊:用口徑約59cm的鐵鍋,放小火上燒熱,先在鍋底刷一層菜籽油,再用大瓢舀淀粉漿約900g,倒入鍋內,再加入筋力源5g(提前用少許50-60溫水溶解),立即用一塊長方形小木板不斷攪動,使淀粉漿凝結成面塊。然后用特制的“木泥子”不斷推動盤壓,使淀粉漿均勻,直至面塊約八成熟,有韌性即可。以此方法,分次將淀粉漿做完。
5、制面皮:在案板上放置1塊厚約8.3cm,寬約50cm,長約99cm的木反,要平整光滑。給板上抹菜籽油(25g),放上制好的面塊,趁熱稍揉搓,盤光,擺放在木板的一端,用濕布蓋上,保持溫度。從發熱的面塊中,揪取約125g的劑,用力揉搓成長約33cm的條,并拍壓成厚1.3cm的面片,抹上一層菜籽油,然后用直徑1.6cm,長33cm的搟面仗,在面皮中間一壓,就勢兩臂用力均勻地向前推搟至邊緣,再向后回搟,一次搟成厚約0.33cm的薄面皮,再抹上一層菜籽油,用力將四周邊沿切去,成為33cm見方的面皮片,如此反復制作,一張張摞起備用。
6、籠蒸:每7張一摞,每摞蒸一屜,上籠用旺火蒸約40分鐘,取出,待涼后,一張一張分開,切成韭菜葉形的條,即成面皮。
7、制調料辣椒油:將八角、草果、桂皮、干姜、小茴香,研成極細的粉末,配成調料面。炒勺內放入菜籽油(175g),用旺火燒十成熱,離火,待油溫降至五成熱時,加入辣椒面、調料面,將炒勺放回火上,加熱至近100度,即成調料椒油。同時把精鹽化成鹽水。
8、調味:取面皮(150g)、面筋條(50g),放入小鍋內根據食者的口味輕重及愛好,分別調入精鹽、香醋及調料辣油,攪拌均勻,盛入碗內即成。
9..制作調料和辣椒油:將三奈,八角、香果、桂皮、花椒,研成極細的粉末,配成調料面。用旺火燒十成熱,離火,待油溫降至五成熱時,加入辣椒面、調料面加熱到十成后關火靜置到不冒油煙時,分成三次倒入辣子罐油潑辣子面,每次都要攪動均勻以免油潑不均勻,有的地方糊了,有的地方沒潑到還是生的。即成調料辣椒油。同時把精鹽化成鹽水
10.激香和潤色:倒完油后攪動辣子到不冒泡時,倒入岐山用玉米、麥子、高粱等釀制的糧食醋數滴,馬上攪動辣子,可見辣子再次沸騰冒泡一股香氣騰起。激香的后辣子色澤鮮紅油亮,聞之散發出濃濃略微帶點酸味醇香的氣味。激香后再等辣子不冒泡的時候,在辣子中加入少量的白糖,攪拌均勻,使白糖充分利用辣子的余熱溶解于油潑辣子中。潤色后的油潑辣子顏色方面顯得紅潤厚重,辣子油顯得較為粘稠。此時的油潑辣子因為白糖的緣故增加了一個新特性,比如調面條時會發現絕大部分的辣子油都粘在面條上,使面條顏 人,而碗邊粘的辣子并不多。
11.調味:取面皮一張切好,面筋20g放入碗內根據食者的口味輕重及愛好,分別調入精鹽、香醋及調料辣油,攪拌均勻,盛入碗內即成。
風味特點:酸 - 無醋自然酸、辣 - 醇厚紅辣香、筋 - 面越嚼越筋、香 - 調料 20 余種、余湯一口香、軟-涼吃不發硬。 - 觀點3: 面粉(最好是高筋面粉)2杯(1杯240ml,2杯面粉大約250克);
涼水約2杯;
鹽1小匙(3克)。
【做法】
1、把面粉和鹽過篩后(沒有篩子也可以不過),一點點的加入水攪成面糊。注意每次加入的水不要太多,一點一點的加,攪勻之后再加,這樣攪出的面糊才光滑無粉粒。攪得次數越多,做出的涼皮兒才越筋。大約攪20分鐘即可。需要注意的是面糊不可太稀,否則蒸出的涼皮兒容易斷而且不筋。如圖:這是攪好之后的面糊,可以看出很光滑。
2、把攪好的面糊放入冰箱冷藏室內冷藏(冬天則放室溫即可)至少三小時以上,稱為醒面。我家一般都放隔夜。
這一點非常重要,能夠解決大家所知道的國外面粉不成筋的問題。
3、把醒好的面糊取出使其恢復室溫,這個過程把蒸涼皮兒的模型擦好備用。
4、用一個平底鍋燒一大鍋開水備用。然后準備潤滑的油碗:在一個小碗里倒少許食用油(任何植物油均可),然后加入少許水即可。
5、待水開后,往一個模型里刷少許油,舀一勺面糊倒入。面糊的多少由個人掌握,喜歡厚一點兒的涼皮兒就多舀一點兒,反之則少一些,實驗一兩張就可以掌握了。
6、把模型里的面糊蕩勻,讓模型底部均勻的蓋上面糊。
7、把裝好面糊的模型放入開水鍋中,蓋上鍋蓋。火要一直保持大火。
8、重復步驟五、六,把另一個模型也倒入面糊。這個過程中第一個模型中的面糊會慢慢的起泡,如果鍋蓋是透明的能看得很清楚。面糊鼓起就是蒸好了。
9、戴棉手套把蒸好的模型取出放在涼水中冰涼(冰第一張的時候把第二張放入鍋中繼續蒸)
,做法有兩種選擇。
第一,把模型倒扣著放在涼水管下沖;
第二,在水池中蓄一池涼水,把模型放在里邊漂著,但效果沒有第一種好。
10、用刷子在蒸好的涼皮兒表面刷一層油,慢慢把涼皮兒剝下即可。
11、
把蒸好的的涼皮兒兩面都刷上油,刀子蘸一下涼水,再把涼皮兒切成喜歡的寬度即可,
拌入自己喜歡的調料,好啦,可以品嘗了。
PS.佐料的做法:
原料:鹽,醋,醬油(選),麻醬,蒜泥(選),去皮黃瓜絲或去頭綠豆芽(選),油潑辣子,味精(選)。醋入鍋,加一二粒草果,兌適量水熬滾放涼。蒜泥加多點水,少許鹽稀釋。豆芽焯熟放涼水中。辣子需油多。
調法:碗內抓入涼皮,抖開;據口味放入菜及調料。注意有兩種(城,鄉)調配法:
1.鄉村調法:菜用黃瓜絲,調料選鹽.,醋,醬油,辣子,蒜泥水,與涼皮工入碗,拌好再分碗.
2.城里調法:菜用豆芽,調料選鹽,醋,辣子,麻醬,味精,與涼皮共入碗,自拌自食.
希望能幫助到您 - 觀點4: 學習涼皮只有更好,沒有最好。我的建議是,你可以先去個一般地方學個基礎,然后自己去領悟,去創新,我認為這樣做是最好的。
- 擴展閱讀1:去亳州玩有哪些推薦購買的土特產?
- 亳州燒雞:亳州燒雞是當地的傳統名菜,以其色澤金黃、皮脆肉嫩、味道鮮美而聞名。如果你不能現場品嘗,可以選擇購買一些燒雞制品,如燒雞腿、燒雞翅等,帶回家慢慢享用。亳州酒:亳州地區生產的白酒有著悠久的歷史,其中以古井貢酒最為著名。這種酒以優質的水源和精細的釀造工藝而聞名,口感醇厚,回味悠長...
- 擴展閱讀2:亳州有哪些知名的特產推薦?
- 亳州是中國安徽省的一個地級市,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作為一個具有豐富自然資源和人文景觀的地區,亳州也擁有許多知名的特產。以下是一些亳州的知名特產推薦:譙城牛肉:譙城牛肉是亳州的一張名片,以其肉質鮮嫩、口感醇厚而聞名。傳統的譙城牛肉制作工藝講究,經過腌制、燉煮等多道工序,使得牛肉風味獨特...
- 擴展閱讀3:亳州有哪些特產 安徽亳州特產有哪些
- 1、三官核桃 三官核桃是安徽亳州的特色產品,亳州有著獨特的地理環境,土壤肥沃,降水充沛,光照充足,非常適合核桃樹的生長,所產出的核桃個大肉厚殼薄,殼堅肉脆,味香濃,營養豐富,極具滋補作用。2、亳州鍋盔 亳州鍋盔是安徽亳州的傳統名吃,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其制作工藝十分精細,選用優質的面粉為...
- 擴展閱讀4:安徽亳州特產有哪些
- 安徽亳州特產豐富多樣,其中包括:1. 古井貢酒:這款酒色澤清澈如水晶,香氣醇厚猶如幽蘭,口感柔和,余味悠長,享譽全國。2. 利辛銀杏:又稱為白果,其果仁可食用。銀杏茶保留了清湯綠葉的特點,香氣濃郁。3. 高爐酒:源自漢代,享有“漢三杰聞香下馬,高爐酒十里飄香”的美譽。該酒曾在清乾隆年間的...
- 擴展閱讀5:亳州有哪些特產 安徽亳州特產
- 亳州特產一:古井貢酒 古井貢酒屬濃香型大曲酒,產自安徽省亳州減店集。這是中國知名的品牌,擁有非常悠久的歷史,以“色清如水晶、香純似幽蘭、入口甘美醇和、回味經久不息”的風格,受到大家的喜愛。以安徽淮北平原優質小麥、古井鎮優質地下水以及顆粒飽滿、糯性強的優質高梁為原料,按古井貢酒傳統工藝...
- 擴展閱讀6:開封有哪些特色小吃 開封特產
- 水煎包子是開封很有名的一種風味小吃,多處都有賣家.水煎包子,選料精細,要求嚴格.面要好面、肉要好肉,生姜扒皮、大蔥只用蔥白,大料面也是買來花椒、大茴香,自己磨,操作上堅持手工剁餡,而不用絞刀絞,吃起來黃焦酥脆,非常美味。
- 擴展閱讀7:四川菜的特點是什么呢?
- 四川菜以其獨特的麻辣口味和豐富多樣的調料而聞名,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以下是四川菜的主要特點:麻辣味道:四川菜以其獨特的麻辣口味而著名。辣椒和花椒是常用的調味品,給菜肴帶來了辣味與麻味的綜合感覺。多種調料:四川菜...
- 擴展閱讀8:邳州青方腐乳屬于哪兒的特產
- 邳州青方腐乳是江蘇省徐州市邳州市的特產。質地松軟細膩,滋味鮮美,風味獨特且營業養豐富,易被人體消化吸收,曾榮獲省、部、國家質量銀質獎。青方腐乳,俗稱臭豆鹵,臭豆乳,是腐乳的一種,它風味奇特,與眾不同。釀造出來...
- 擴展閱讀9:陜北十大特產排行榜?
- 陜北特產1:佳縣馬蹄酥縣城馬蹄糕是陜西佳縣的傳統名吃,歷史悠久。它由精制面粉、豬板油、蜂蜜和白糖等制成。制作的馬蹄糕色澤棕黃,紋路層次清晰,酥脆香甜,是走親訪友時的特產。陜北特產2:小米果凍小米涼粉是陜西省榆林市...
- 擴展閱讀10:怎么做臺式鹵肉飯,濟南鹵肉飯學習
- 怎么做臺式鹵肉飯 材料 五花肉,洋蔥半個,干香菇10朵,白米飯,上海青,胡蘿卜(或其他蔬菜),雞蛋N個(按人頭數),姜片,八角,老抽,生抽,冰糖,五香粉 做法 1.電飯鍋開始煮白米飯 2.雞蛋洗干凈放鍋里,加適量的...
美食特產問答匯集土特產、特色美食及特色工藝,促進美食文化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