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點1: 原料:糯米、粘米、菜頭(芥藍頭)、臘腸、胡蘿卜、蝦米、冬菇、鮮魷魚、花生米。
調料:鹽、蠔油、蔥花。
做法:
1、菜頭去皮后,切小粒;
2、鮮魷魚撕去紅衣,洗干凈切粒;臘腸、胡蘿卜切粒;蝦米用水泡軟;干冬菇用熱水泡軟洗干凈后切粒;
3、熱油鍋,倒入菜頭粒翻炒2分鐘,放水煮熟,放鹽調味后盛起待用;
4、熱油鍋,爆炒臘腸1分鐘;
5、加入蝦米,炒出香味,盛起待用;
6、放胡蘿卜翻炒;
7、加入冬菇翻炒,放2湯匙水煮熟;
8、把胡蘿卜冬菇拔到旁邊,放進魷魚粒爆炒1分鐘;
9、把胡蘿卜、冬菇、魷魚一起大火翻炒幾下;
10、加入臘腸和蝦米一起翻炒幾下;
11、加入菜頭,一起翻炒均勻,加2湯匙蠔油、半個湯匙雞精調味;
12、加入煮好的糯米飯(糯米與粘米的比例是3:1,你可以全部用糯米的,看你自己喜歡咯),關火拌勻;
13、把糯米飯與其他材料翻炒均勻,加入香蔥粒;
14、加入冷油冷鍋炒香脆的花生米,花生米炒好后加點鹽拌勻,全部攪拌均勻; - 觀點2:
- 觀點3: 1.普通糯米飯
材料:紅小豆、薏苡仁、糯米、科瓜籽、黃瓜丁各適量。
做法:將紅小豆及薏苡仁用水淘洗干凈后并放入鍋內先蒸20分鐘,然后放入少許糯米及科瓜籽加水蒸熟,起鍋后撒上黃瓜丁即可食用。
功效:具有健脾利水、 減肥之功效
各種糯米飯的制作方法
排骨糯米飯
原料: 排骨、香菇、藕、糯米
制作: 1、糯米蒸熟,備用。香菇泡好,備用。藕洗凈。
2、泡好的香菇切片。
3、排骨紅燒(紅燒過程略),注意不用收汁,火候可以嫩點。
4、把排骨撈出,備用。
5、把香菇倒入剛才紅燒排骨用的汁里翻炒,讓香菇吃足汁。不用把汁收完。
6、藕切碎丁,和蒸好的糯米飯拌到一起。如果鍋里還有紅燒剩的汁,倒在一起拌勻。
7、裝盤,上鍋蒸。聞到香味后,5分鐘關火出鍋。
菠蘿糯米飯
既是主食,又是菜肴,以新鮮菠蘿和糯米為原料制作。
制作菠蘿糯米飯,取鮮菠蘿一個,糯米適量。菠蘿去掉柄和過長的尖葉,再將帶葉柄的尖端切下一塊作蓋子,菠蘿肉質劑出剁細。糯米經泡水、淘洗后蒸熟。取一團糯米飯與剁細的菠蘿拌勻,填入挖空的菠蘿內,加上預先切下的蓋子,重新故入木甑內蒸至菠蘿熟透即可。
菠蘿飯,外型是一只完整的菠蘿,形狀美觀大方。菠蘿殼內是菠蘿肉與糯米飯緊密結合的柔軟飯團,米飯帶有明顯的菠蘿味,是一種風味獨特的食品。
姜汁牛肺糯米飯
【菜系】 潮汕菜 【做法】 菜 名: 姜汁牛肺糯米飯 主 料: 牛肺150克,糯米適量。 做 法: 文火煮飯,飯熟入生姜汁15毫升拌服。 藥用價值: 主要治療慢性支氣管炎肺脾氣虛型:咳嗽痰白而稀或泡沫,自汗、氣短、納減、便溏、神疲乏力、聲低懶言,每遇風寒咳痰或喘息發作加重,舌質淡,苔白,脈虛。
生炒糯米飯
生炒糯米飯
素食主食 【原料】 生糯米 8兩港式臘腸 1條港式肝腸 1條蝦米 1兩香菇丁 1兩紅蔥末 1兩蛋皮絲 適量br 香菜末 適量蔥花 適量 蠔油 1小匙老抽 1小匙麻油 適量鮮雞湯 適量 【做法】 1. 生糯米以清水浸泡約1小時后撈起瀝干,放入電鍋中蒸約20分鐘;港式臘腸、港式肝腸切丁備用。2. 熱油鍋,將蝦米、香菇丁、紅蔥 番茄糯米飯 制作過程: 將糯米泡好 將泡好的糯米控干水分 放在蒸籠里蒸40分鐘 在這個時間里,準備小西紅柿 大約在1/4處用刀切開 然后挖干凈內芯 將蒸好的米取出 拌入白糖 再倒入橄欖油攪拌均勻 將拌好的米灌入剛才的小西紅柿盅內 鍋中放水,然后加糖燒開小火熬成玻璃欠 澆在小西紅柿上即可開吃
撈蒸米飯
制作方法:米與水的比例約1∶5,先將水燒開,然后倒入淘凈的大米,煮沸,待米粒膨脹、米湯色白時立即撈起米飯,瀝干米湯,裝入蒸籠或甑頭內用大火蒸熟即成。 風味特點:飯質松散利口。 營養評價:撈蒸米飯因大米經過先煮后撈再熬,各種營養素損失較多。據分析,撈蒸米飯中硫胺素的保存率為17~33%,核黃素的保存率為50%左右,尼克酸的保存率為21~24%。同時,大量的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在煮制時也溶解在米湯中,而米湯往往又被棄掉,這是十分可惜的。 注:以下各章節[制作方法]中的各種“大米”,均為淘洗干凈的米。
罐蒸米飯
制作方法:在蒸罐或缽內放入大米和水。米與水的比例約為1∶2,直接上籠蒸熟或放在沸水鍋內煮熟。 風味特點:米飯軟硬適口,粘性較強。 營養評價:罐蒸米飯,硫胺索保存率為62%,是撈蒸米飯的2~3倍;核黃素的保存率幾乎達到100%,是撈蒸米飯的兩倍;尼克酸的保存率為30%,也高于撈蒸米飯。從營養價值來看,罐蒸米飯優于撈蒸米飯。
雙蒸米飯
制作方法:將大米倒在籠屜內用大火蒸,待冒大氣后,再蒸20分鐘,取出攤晾。按需要量將蒸過的米裝入缽內,加2倍左右的水,再蒸1小時即成。如果大食堂用米量過多時,則將已蒸過的米倒入桶內,每0.5公斤米加1升開水,用飯鏟攪拌均勻后蓋上蓋燜半小時,待水分全部吸收后,盛入籠屜,再用飯鏟攪散,蒸半小時即熟。 風味特點:出飯率較高,飯質松散可口。 營養評價:雙蒸米飯營養素保存率較高,具有撈蒸米飯和罐蒸米飯兩方面的優點。
燜飯
制作方法:(1) 開水下米法:在鍋內加大約2倍于大米重量的水,燒開后加入大米,蓋上鍋蓋燜燒至沸騰后改用小火燜燒;聞有香味后退火,再燜幾分鐘即成。 (2) 冷水下米法:米與適量冷水同時下鍋,用大火燒開后,改用火力均勻的小火燜燒,待聞到香味后退火,再燜幾分鐘即成。 風味特點:米飯濃香,質軟,口感好。(燜飯有鍋巴,鍋巴的厚度取決于火力的大小。 營養評價:燜飯時,大米淀粉糊化充分,有利于消化吸收,營養素保存率高。但如果火候掌握不好,容易焦底糊鍋。
骨頭湯燜飯
制作方法:肉骨頭湯內加入姜、花椒、蔥、鹽和黃酒等作料,熬沸后撈去作料、雜質。再將大米放入湯內燜煮即成。 風味特點:飯味芳香,軟爛適口。 營養評價:含蛋白質、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多種維生素等營養,鈣、磷、鐵的含量也較高,尤其適宜老人和兒童食用。
牛奶燜飯
制作方法:將牛奶或水、奶混合與大米同時放入鍋內,用中火燜煮,開鍋后小火燜30分鐘即可。 風味特點:米飯潔白柔軟,乳香濃郁。 營養評價:據分析,100克牛奶約含水分87克,蛋白質3.1克,脂肪3.5克,碳水化合物6克,鈣160毫克,磷90毫克,鐵0.1毫克,硫胺素0.4毫克,核黃素0.13毫克,尼克酸0.2毫克,抗壞血酸1毫克,維生素A33微克,胡蘿卜素30微克以及人體需要的鉀、鎂、鈉等元素。 牛奶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據《本草拾遺》說:“黃牛奶……和蒜煎三、五沸食之,主治冷氣,痃癖,贏疫。”《滇南本草》說:“水牛乳補虛弱,止渴,養心血,治反胃而利大腸。”《日華子本草》說:牛乳“潤皮膚,養心肺,解熱毒。” 牛奶燜飯可治療勞虛、氣血不足、肌膚不潤、反胃熱噦(yue)、便秘、消渴等。 營養風味米飯 單純攝食大米不能夠滿足人體對各種營養素的需求,必需有其它食品來補充。我國古代醫學名著《內經》中提出“五谷為養,五畜為益,五菜為充,五果為助”的膳食原則。這個原則完全符合現代營養學的營養互補和營養平衡的基本理論。肉、魚、菜蔬與大米混合蒸煮的米飯,營養豐富,風味各異,膾炙人口。因此,把這類米飯稱為營養風味米飯。世界上有不少國家的人民也善于制作各種風味獨特的米飯,在這里一并介紹如下。
豬油菜飯(上海風味)
“豬油菜飯”是深受江南地區廣大群眾喜歡的大眾化飯食。1915年初,家住上海支新橋附近的一位姓吳的婦女,把江南農村用青菜煮飯的傳統做法,加以改進。送到人力車工人聚集的地方出售,很受歡迎。后來不少店鋪爭相仿制。到解放前夕,上海約有四、五百家店鋪經營豬油菜飯。現將上海福州路“美味齋飯店”豬油菜飯的配料與制作方法介紹如下。 主要原料:大米2.5公斤,新鮮青菜1.5公斤,優質熟豬油500克,鹽35克,味精少許,水適量,肉鹵汁適量。 制作方法:(1)大米淘凈瀝干,青菜洗凈后切成3厘米的段。 (2)豬油下鍋燒沸后,將青菜一次下鍋,煸炒數分鐘,加入鹽、味精和水,大火燒沸。然后將米下鍋,隨即用飯鏟順著鍋底輕輕攪動;見鍋中的水逐漸減少,翻攪速度隨之加快同時火力減小,勿使粘鍋。待米、水融和后,將飯抹平,用筷子從飯表面戳幾個氣眼直達鍋底,蓋緊蓋,用小火燜約10分鐘即可。 (3)食用時澆上濃稠的鹵汁。 風味特點:大米晶瑩光亮,青菜碧綠,口感香糯味美適口。每250克豬油萊飯比同量大米飯多含480千卡熱量,2克蛋白,24克鈣,6毫克鐵,45毫克磷。同時各種維生素的含量也增加了,尤其是胡蘿卜素和抗壞血酸增加最多。
荷葉飯(廣東風味)
荷葉飯
荷葉飯是江南流傳很廣、歷史悠久的一種民間美食。據清末《廣東新語》記載:“東莞以香粳、雜魚、肉諸味,包荷葉蒸之,表里香透,名日‘荷葉飯’。故民謠說:荷葉包飯比花香。” 荷葉飯是夏令食品。盛夏時節,天氣燜熱,人們食欲不振。如果打開一包荷葉飯,荷葉的清香與飯菜的香味一同撲鼻而來,會使食欲頓增。 主要原料:大米500克,植物油75克,雞蛋2個,叉燒肉、瘦豬肉、蝦仁,冬菇適量,醬油、鹽、糖、香料各少許,鮮荷葉2張。 制作方法:(1)將大米放在飯盒中,加500毫升水、25克植物油,用大火蒸熟后,取出晾涼,拌散。 (2)將叉燒肉、瘦豬肉和冬菇切成細末,加醬油,精鹽、糖和香料炒熟;另將雞蛋炒熟切碎,一起混合拌勻。 (3)將拌勻的菜當作餡,分兩份包以米飯,分別用洗凈的新鮮荷葉包好,放入蒸籠內,用旺火蒸20分鐘即成。 中醫認為荷葉味苦、性平,有清熱解暑之功效。荷葉飯不僅味美可口,營養豐富,而且還有預防中暑的食療作甬。
八寶飯(福建風味)
是一種肥壯鮮美的大海蟹。八寶飯是福建風味的一種絕佳美食。如果沒有也可用梭子蟹代替,但口味不如 。 主要原料:糯米125克,生750克,蝦干15克,火腿、熟鴨(雞)肉、熟豬肚、熟豬肉、白果、水發香菇各35克,花生仁、凈冬筍,紹酒各60克,雞湯500克,白醬油10克,味精5克,生姜1片,蔥白1根。 制作方法:(1)將糯米加適量水蒸成飯。另將白果、花生(去殼、衣)上籠蒸爛。將火腿、豬肚、鴨肉、香菇、冬筍切成細丁,蔥姜切末;將蝦干洗凈用開水浸后切片,上籠蒸熟催發備用。 (2)在糯米飯內加入白果、花生、香菇、冬筍、火腿、豬肚、鴨肉、蝦干、豬油、味精和紹酒,混合拌勻,放在碗中。 (3) 去掉殼和小腿,切成12片,碼在糯米飯上,加蔥、姜,蓋上蓋,上籠屜。用旺火蒸熟后取出。把雞湯燒開,用味精、白醬油調味,澆在肉上即可食用。 風味特點: 是方蟹科動物,富含蛋白質、脂肪、無機鹽,菸酸和維生素A、B1、B2等營養物質。八寶飯呈紅白色,質軟潤,味葷,可上筵席。
砂鍋煲臘味飯(上海風味)
臘味飯是廣大群眾喜愛的冬令佳食。我國的云南火腿、金華火腿、廣式香腸等,都是膾炙人口的臘味。用臘味品同大米制成的飯統稱為臘味飯。這里介紹的砂鍋憑臘味飯是各種臘味飯的佼佼者。 主要原料:粳米750克,臘鴨200克,臘肉、臘腸、鴨肝肫各100克、菜心250克,白醬油25克,鹽5克,熟豬肉75克。 制作方法:(1)將粳米加適量水放入砂鍋中,大火燒沸后,將臘鴨、臘肉、臘腸、鴨肝肫倒入,至水基本收干后,移至小火,燜出香味即可。 (2)從砂鍋中取出臘鴨、臘肉,斬成塊,肝肫切成片。 (3)將炒鍋內加熟豬油(50克)燒熱,放入菜心煸透,加鹽略煸后,裝盤,切好的臘味覆在菜心上。 (4)將飯用熟豬油(25克)拌合后,與臘味、菜心、白醬油一同上桌。 風味特點:原汁原味,甘香油潤,鮮美適口。
什錦炒飯(揚州風味)
這里介紹的什錦炒飯用料考究,方法獨特,富有揚州菜系的特色。 主要原料:上白粳米250克,河蝦仁、豬瘦肉絲各50克熟火腿丁、熟雞肫丁,水發香菇丁、熟筍丁、青豆、紹酒各25克,雞蛋8個,鹽2.5克,味精4克,蔥末15克,熟豬油150克。 制作方法: (1)將粳米放入小盆中,加入適量冷水,上籠蒸熟(飯質稍硬),取出拌散。 (2)青豆用沸水(水中略放一點堿)焯一下,浸入冷水漂清涼透。雞蛋磕入碗內打散。 (3)炒鍋置旺火上,用豬油滑鍋后,放入熟豬油(75克)改用小火,將雞蛋倒入煸炒。蛋液將干時,投入米飯,繼續煸炒,加入鹽(2克)、味精(2克)、蔥末,炒勻分裝兩盤。 (4)炒鍋置旺火上,放入熟豬油(75克),先放蝦仁、肉絲煸炒至斷生時,加入火腿丁、雞丁、雞肫丁、香菇丁、筍丁、青豆、鹽(1克)、味精(2克)和紹酒,炒熟起鍋,覆蓋在兩盤蛋炒飯上。 風味特點:飯色鮮艷,紅、黃、綠、白相間,輔料多樣、香氣濃郁、味美適口。
香椿雞蛋炒飯(古典風味)
香椿是楝科喬木,初春時節,香椿樹的嫩芽脆嫩、芬芳,我國人民自古有“嘗春”、“吃春”的習俗,而嘗春的美食莫過于香椿雞蛋炒飯。 主要原料:嫩香椿芽250克,雞蛋4個,瘦肉絲100克,白米飯300克,黃粉、食油、鹽各少許。 制作方法:(1)瘦肉絲加芡粉、精鹽(少許)和蛋清(一個)拌勻。雞蛋加鹽(少許)攪開。香椿芽洗凈切成丁。 (2) 瘦肉絲用熱油滑散后加入雞蛋和香椿芽,用急火翻炒起鍋。(慢火或炒過火香椿芽易變老)。 (3) 米飯用油和少許鹽炒熱后,加入炒好的香椿、肉絲、蛋、快速翻炒拌勻即可。 風味特點:芬芳誘人,食后余味綿長。
烏糯飯(安徽風味)
烏糯飯也稱青精飯。唐宋古籍上,就有道家以樹葉染米為青飯,養身健體的記載。唐代大詩人李白曾寫過“豈無青精飯,令我益顏色”的詩句。陶隱居在《登真隱訣》中記載有:“四月八,俚俗寺廟染飯饋問,其風猶古”。現在,我國有些地區的群眾在清明節仍有采摘烏飯葉(又稱烏棕樹葉,是一種野生木本植物的葉子,形狀橢圓,色澤紫紅)染米做飯的習俗。 主要原料:優質糯米1.5公斤,烏飯葉150克。 制作方法:(1)烏飯葉洗凈后加水煮30分鐘,除去葉、渣,取其汁備用。 (2)將糯米用烏飯葉汁浸泡4小時,待米色變黑時即可用于蒸飯或燜飯。 風味特點:烏糯飯的食法保持了湘、贛、蘇、皖等地區的純樸古風,飯的色澤烏黑發亮,有獨特風味,久食可健身明目。
四喜肉萊飯(蘇州風味)
四喜肉菜飯是飯、肉、菜合一,色、香、味俱佳,深受群眾歡迎的美味快餐。 主要原料:(制20份)上白粳米2公斤,青菜1.25公斤,豬薄皮五花肉2.5公斤,白糖100克,鹽27克,醬油280克,紹酒50克,桂皮,八角各10克、蔥、姜各15克,熟豬油225克。 制作方法:(1)粳米淘凈瀝干水分,控8小時備用。青菜除去老葉和萊梗,洗凈后切成2.5厘米長的段,瀝去水分。 (2)鐵鍋中放入熟豬油,用旺火燒至六成熟時,加入青菜翻炒4分鐘左右加鹽25克,水2000毫升。沸后放入粳米,用飯鏟順鍋壁輕輕翻動。隨鍋中水的逐漸減少,翻動速度逐漸加快,火力亦漸減弱。待米、水融和,米粒膨脹,把飯抹平,用筷子從飯上直透鍋底,戳幾個眼,加蓋;見頂出大氣時,改用小火燜15分鐘左右,即成菜飯。 (3)另將豬肉去毛洗凈,切成5厘米寬的長條,加水1.3升,煮15分鐘,取出晾涼,排切成1.5厘米寬,8厘米長的肉塊。 (4)撇去肉湯浮沫,鍋中留湯750克,再將切好的肉塊倒入,加醬油、桂皮、八角、白糖、蔥、姜、紹酒,燒沸后把肉上下翻動一下,改用小火燜煮,每30分鐘翻動一次,燜約1小時至熟為止,即為“四喜肉”。吃時在每碗菜飯上加一塊四喜肉。 風味特點:蔫色翠綠,飯粒潔白,油潤,香軟,肉色紅潤,酥而不爛,肥而不膩,香鮮可口。此飯營養豐富,老幼皆宜。
油炸排骨菜飯(上海風味)
主要原料: (制20份)上白粳米1公斤,青菜1.3公斤,豬大排骨1.5公斤,白糖25克,鹽25克,醬油250克,紹酒40克,五香粉1克,蔥、姜末各1S克,辣椒油100克,熟豬油225克,花生油1.5公斤(約耗75克)。 制作方法:(1)粳米淘凈瀝干,控3小時備用。青菜去掉老葉和菜梗,洗凈切成2厘米長的段,瀝去水分。 (2)鐵鍋中放入熟豬油,用旺火燒至六成熱時,加入青菜,翻炒4分鐘左右,加鹽25克、水2000毫升,沸后放入粳米,用鐵鏟順鍋壁輕輕翻動,速度逐漸加快,火力減弱。待米水融和,米粒膨脹,把飯抹平,用粗筷戳幾個氣眼直透鍋底,加蓋;頂出大氣時,改用小火燜15分鐘左右,即成菜飯。 (3)排骨洗凈瀝干,片去肥膘,劈成重75克的塊約20塊,用刀背把骨、肉打松,再用刀面拍平。然后放入缽中加醬油、紹酒、白糖、蔥末,姜末拌勻,腌漬30分鐘撈出,瀝去醬油汁待炸。 (4) 鍋中加入花生油,用旺火燒至八成熱,放入排骨,炸至黃金色時(不要炸焦)撈出。瀝油,放入盤中,澆上辣椒油,撒上五香粉,趁熱食用。食時,一碗菜飯放一塊排骨。 風味特點:菜色青翠,飯粒潔白,油潤香軟,排骨色澤金黃,肉質脆嫩醇香。
炒龍鳳飯(山東風味)
主要原料:(制10份)蒸好的大米飯750克,凈蝦仁100克,雞蛋5個,雞脯肉、葡萄干各150克,淀粉、紹酒各25克,鹽15克,味精1.5克,蔥油75克,熟豬油250克(約耗50克)。 制作方法:(1)米飯攤在盤內,晾涼。雞蛋全部磕在碗內,潷出一部分蛋清拌蝦仁用,其余部分打散。雞脯肉片成薄片,切1.5厘米長的絲。凈蝦仁拌雞蛋清和濕淀粉調成糊加鹽。葡萄干洗凈搌干。 (2)炒鍋置旺火上,加豬油燒至六成熱,將蝦仁倒入劃散,撈出。另用一炒鍋放入蔥油,倒入雞蛋,翻炒撥碎后加入米飯及少量鹽,味精和紹酒,在微火上不斷翻炒。待米飯炒透,加入蝦仁、雞絲、葡萄干,炒拌均勻,分盛在10個小碗內。 風味特點:米飯油亮,色澤鮮艷,雞脯、蝦仁鮮嫩爽口,葡萄干甜美。
金銀飯(山東風味)
金銀飯
主要原料:(制5盤)大米飯750克,雞蛋5個,鹽15克,蔥、姜末各3克,豬油150克。 制作方法:(1)米飯撥散晾涼(不能有飯團)。雞蛋磕在碗內打散。 (2)炒鍋內放豬油燒熱,加蔥、姜末炒出香味,投入雞蛋,改用微火,炒散成金黃色小粒,倒入米飯,翻炒拌勻,同時撒上精鹽,炒至米飯熱透即可。 風味特點:雞蛋金黃,飯粒銀白,黃白相間,色香味俱佳。
豬油夾沙八寶飯(宮廷風味)
八寶飯是一種甜食,源于新疆、西藏少數民族地區。從元朝開始盛行于全國各地。八寶飯的制作方法很多,如荊州“散會八寶飯”,北京“果脯八寶飯”,蘇州“百果八寶飯”等等。這里介紹的“豬油夾沙八寶飯”曾被列入清宮廷的膳單,相傳為慈禧太后喜歡的膳食之一。 主要原料:糯米500克,蜜棗片、桂圓肉片、紅綠瓜絲條、糖蓮心(半片)、青梅片各10克,小金桔、板油丁各25克,瓜子仁5克,白糖豆沙各150克,豬油50克。 制作方法:(1)將糯米放在容器中,加冷水浸2~3小時,撈出,放入籠屜中(下面墊紗布)攤平,蓋嚴,用旺火蒸20分鐘左右(飯熟)出籠。 (2)米飯倒入瓷盆中,加白糖、豬油拌勻。 (3)大碗一只,涂上熟豬油(防粘),擺上桂圓肉,蜜棗、紅綠瓜、瓜子仁、糖蓮心及青梅片,呈各種鮮艷美觀的圖樣;然后撬起一部分糯米飯攤開,攤成碗形,中間放入豬油豆沙(拌油丁)攤開;再撬起糯米飯蓋牢、貼光,上屜用旺火蒸透;蒸至油、糖、飯融合在一起后出籠;第二天再上籠蒸透;經過三次復蒸,飯呈紅色時覆在盤中,拿掉扣碗即可食用。 風味特點:圖形美觀,軟粘適口甜而不厭,油而不膩。如澆上用桔子粉(或鮮桔皮丁)加糖、適量水、少量淀粉和香精熬成的桔黃色的稠汁,則更加酸甜可口。
荷香八寶飯(浙江風味)
主要原料:(制10份)粳米2公斤、熟香腸、蝦米、水發香菇各50克,蛋羹、熟咸肉各250克,熟筍、蔥各100克,鮮荷葉10張,鹽10克,味精5克,熟豬油15克。 制作方法:(1)粳米用水浸泡半小時左右,濾去水,與蝦米拌勻,上籠蒸熟。 (2)熟香腸、水發香菇,熟筍、熟咸肉及蛋羹等均切成“指甲片”。蔥切成末。 (8)把米飯及其它各種配料均分為10份,分別拌勻。然后分別放在洗凈的直徑為33厘米的鮮荷葉正面,四面折疊包攏,上籠蒸10分鐘左右即可。 風味特點:飯有荷葉的清香、滋味鮮美,攜帶方便,可作野餐食品。 (蛋羹:用打散的雞蛋加適量的水上籠蒸熟。)
赤豆糯米飯(古典風味)
我國有些地方在舊歷十月初一有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名為“吃紅飯”。在日本,赤豆糯米飯稱為赤豆飯,是辦喜事和祝賀生日時的必備飯。在生日那天全家人都要吃“赤豆飯”,以祝賀長壽。 主要原料:糯米,赤小豆各適量。 制作方法:將赤小豆放入沸水鍋內(赤小豆與水的比約為1:5。煮至八成熟時撈出。另將糯米淘凈后,用煮過赤小豆的湯浸泡一夜,第二天,把糯米和赤小豆攪拌均勻后,上籠屜蒸大約40分鐘,即可食用。 風味特點:赤小豆(又稱紅小豆)屬于豆科。據《本草綱目》記載:“赤小豆逐津液,利小便,消水通氣而健脾胃。”赤豆糯米飯,飯色紅潤,具有赤豆香氣,營養豐富,有增食欲、強身體之功效。
豆皮飯(香港風味)
主要原料:(制作5份)糯米500克,秈米300克,綠豆200克,雞蛋25個,蔥末、精鹽各25克,熟豬油250克。 制作方法:(1)將綠豆淘凈磨碎,漂去殼衣,用清水浸泡8小時左右(夏天泡6小時左右)。將秈米和糯米也分別浸泡同樣長的時間。然后將秈米和綠豆一起磨成糊漿。 (2)鐵鍋放在小火上,將秈米綠豆糊攤成10張薄皮,泡過的糯米上籠,用旺火蒸熟(未熟前灑冷水一次)取出、晾涼后分成5份。亦將蔥末、鹽、熟豬油分成5份。 (3)鐵鍋放在小火上,放張薄皮,將打入碗內攪勻的5個雞蛋倒在皮上,攤抹均勻,放上蒸飯,撒上精鹽、蔥末,淋上熟豬油(50克),拌勻后,覆蓋1張薄皮,下面皮子炕黃時,再炕另一面,炕成黃色時,取出裝盤。其余4份按同樣方法制成。 風味特點:外皮呈黃色微脆;米飯清香,外焦里嫩,別有風味。
滑蛋牛肉飯(廣東風味)
主要原料:嫩牛肉200克,雞蛋8只,蔥末10克,嫩筋、嫩姜末各少許,豆粉10克,花生油50克,味精少許,白醬油、精鹽適量。煮好的米飯6碗。 制作方法:(1)將牛肉切成橫紋薄片,加嫩筋、嫩姜末及少許清水攪拌;約10分鐘后,加豆粉及白醬油拌勻,炒前加熟花生油少許再次拌勻;雞蛋打入碗內,加鹽、蔥末和味精攪散待用。 (2)炒勺燒熱,倒入花生油,將牛肉以大火溫油翻炒數次起鍋,倒入雞蛋內,攪勻后即倒回炒勺,用大火翻炒數次出鍋,分別倒在6碗米飯上。 風味特點:牛肉爽滑香嫩,是香港居民喜歡食用的廣東風味快餐飯。
咖喱雞飯(廣東風味)
主要原料:洗凈的肥雞1只(約重750克),洋蔥200克,馬鈴薯、西紅柿各250克,胡蘿卜100克,咖喱粉10克(用二湯匙水調濕),鹽10克,花生油70克,煮好的米飯8大碗。
制作方法:(1)雞肉剁成塊;馬鈴薯去皮,一半切成斜塊,一半切成小薄片;西紅柿用沸水燙后去皮切片,洋蔥、胡蘿卜切小薄片。 (2)炒勺置旺火上,放35克油,燒至八成熱時,下入雞塊,爆透后盛起。 (3)用油炒洋蔥,并加入調和好的咖喱粉,炒片刻后放入雞塊、胡蘿卜、西紅柿和馬鈴薯,拌炒后盛入小鋁鍋內,用文火燉約1小時,加入鹽,再燜30分鐘盛起,分別澆在每碗米飯上。 風味特點:具有咖喱和雞的香味,屬于西餐的一種快餐飯。
溫州糯米飯
1.新鮮的糯米在水里泡三個小時左右,放在鋪紗布的蒸籠里蒸熟。 2.傳統的肉湯是用三層肉切碎,香菇切碎,然后加水放在高壓鍋里,配上酒和鹽,味精,生姜,茴香,壓熟。 3.油條應該是重泡的,就是泡二次的油條。蔥和蝦米有些人要有些人不要,要最后放上去的。 - 觀點4: 要蒸著吃比較清淡一點
要味道好的話就用高壓鍋煮 ,這樣煮出來的糯米飯有鍋巴,特香~做法是這樣的:將糯米用清水泡好,不要泡的太久了,加一些泡了的綠豆,在加一些生姜。一起放入鍋中后,瀝一些香油或其他油,加適量的水。這樣就可以用大火煮了,待冒大氣的時候就換小火煮十分鐘,鍋巴久香噴噴的的啦 - 觀點5: 吃赤豆糯米飯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關于它的由來,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聞哩!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于冬至這一天,死后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我國中原各地流傳立夏要吃糯米豌豆飯、吃鴨蛋和稱人的習俗,據說與當年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有關。 三國蜀漢鼎盛時,轄區遠至滇中,但在一些少數民族頭領中,有些人并不十分心悅誠服,建寧(今云南曲靖一帶)彝族頭領孟獲便是其中突出人物之一。
等到劉備白帝城病逝之后,諸葛亮受命托孤,輔佐幼主,多次出奇制勝,七擒七縱,制服了這位桀驁不馴的孟獲,使他不得不對蜀漢幼帝和諸葛先生拜服得五體投地。后來,諸葛亮病重,臨終時特地召來孟獲,當面囑咐他說:“我雖死了,幼主阿斗仍在,你每年今日至少去看望他一次。”這天正是立夏時節,孟獲是個直性爽快人,一經答應,就要做到,從此,每年立夏日都要往成都拜見蜀主劉禪。數年后,晉武帝司馬炎滅了蜀國,把阿斗擄到洛陽,孟獲不忘諸葛亮所囑,每年立夏日仍然帶了親兵護衛前往洛陽看望阿斗。此人粗中有細,唯恐阿斗被虧待,每次都要親自用大秤稱量阿斗體重,一再告訴晉武帝,如有絲毫差池,他是決不答應的。武帝見他如此認真,便想出一個主意,知道阿斗喜食粘甜,每屆立夏,便命人早早煮了豌豆糯米飯給他吃,此時新豌豆上市,又甜又香,做成飯糯香可口,阿斗至少要吃兩大碗,等孟獲到來稱人,都比上年重了幾斤。難怪阿斗要“此間樂不思蜀”了。
從此,立夏煮食豌豆糯米飯和稱人便在民間傳開,相沿成俗。 - 觀點6: 糯米飯怎么做?糯米上鍋鋪好上鍋蒸,五花肉干煸加入香菇,料酒生抽水,雞精,然后到入糯米飯中,攪拌均勻。
- 觀點7: 糯米飯
- 觀點8: 美食制作教程
- 擴展閱讀1:清蒸菜加什么好吃又營養
- 1清蒸菠菜菠菜又名赤根菜,鸚鵡菜,生活中比較常見,素有“營養模范生”之稱,富含類胡蘿卜素維生素礦物質輔酶Q10等多種營養素可以炒,蒸,做餡,做湯,味道都非常不錯2準備菠菜半斤左右,先去掉根部。引導語蒸菜很多人都喜歡吃,而有哪些營養又美味的蒸菜的做法呢接下來是我為你帶來收集整理的文章...
- 擴展閱讀2:燒烤味雞胸肉的做法應該是怎樣的?
- 烤制雞胸肉:將腌制好的雞胸肉放在烤盤上,盡量擺放整齊,避免重疊。將烤盤放入預熱好的烤箱中,烤制約20-25分鐘,期間可以根據需要翻面一次,確保兩面都能烤得金黃可口。檢查熟度:烤制過程中,可以用叉子或者筷子輕戳雞胸肉,如果能輕松插入且流出的汁液是清澈的,那么雞胸肉就已經熟透了。出爐休息:將...
- 擴展閱讀3:小燉肉的做法,小燉肉怎么做
- 1.后臀尖清洗后,切成小塊,用清水浸泡10分鐘;2.準備1碗花椒水;3.1塊腐乳加些腐乳汁化開;4.大蔥切段,姜切片頭;5.煮鍋中加適量水,將肉塊放入,大火燒開,撈去血沫;6.焯水后的肉塊;7.將蔥段和姜片擺放在鍋底;8.將肉塊倒入鍋中,擺均勻;9.加適量料酒;10.加入花椒水,倒入淘米水,...
- 擴展閱讀4:燉肉的調味料可以怎樣搭配?
- 基礎調味料:這是所有燉肉都必須使用的基礎調味料,包括鹽、醬油、糖、料酒、生姜和大蔥。鹽可以提升肉類的鮮味,醬油可以增加顏色和香氣,糖可以中和醬油的咸味,料酒可以去腥增香,生姜和大蔥則可以去除肉類的腥味。香料:香料可以增加燉肉的香氣,常用的有八角、桂皮、香葉、丁香、草果等。這些香料在燉肉...
- 擴展閱讀5:紅燒燉肉的做法步驟圖,紅燒燉肉怎么做好吃
- 豆瓣醬 一大勺 紅燒燉肉的做法 豬肉切小塊,蔥姜蒜準備好 豬肉冷水下鍋,過一遍水去血,煮好留下煮肉的湯水 小火放油,加糖炒色,糖冒泡后加入豬肉,慢慢煸至豬肉油出來后,加入蔥姜蒜,燜出香味,放入花椒七八粒,八角一顆半,四根干辣椒。出味道后,放入生抽,少許料酒,顏色不夠可以少滴點...
- 擴展閱讀6:怎么用破壁機打蘋果汁
- 1、準備蘋果、礦泉水。2、蘋果洗凈切塊,不需要削皮,因為皮中也含有大量營養成分,性能好的破壁機能夠將果皮完美融入果汁中而不影響口感。建議去掉蘋果的小果核,因其含有少量有害物質(雖然微不足道不至于對人體造成傷害)。打開破壁機杯蓋,將處理好的蘋果和礦泉水依次倒入容杯,最后蓋上杯蓋。3、破...
- 擴展閱讀7:木耳花生米燉肉做法
- 1)燒開一鍋水,加入花生米及木耳煮開。(事前木耳泡軟切絲,花生浸過)2)放入枸杞及紅棗。3)豬骨洗凈,當大火煮滾后,豬骨放入鍋內。(大骨事先在沸水里焯一下,去除血沫,撈起)4)再轉小火煲1.5小時。5)加入調味料,再小火煲半小時即可。花生仁營養分析:1. 花生含有維生素E和一定量的...
- 擴展閱讀8:家常燉肉如何做好吃 家常燉肉怎么做好吃
- 家常燉肉怎么做好吃1、肉要用水浸泡。肉如果直接燉,血水就會跑到湯汁里,導致肉和湯都有腥味,所以首先我們要去除肉中的血水,方法就是用水浸泡。可以用新鮮肉,也可以用冷凍肉,把肉切成小塊,放入清水中,浸泡1~2個小時。中途多換幾次水,當水變清澈,肉明顯發白時就可以了,撈出沖洗干凈。2、...
- 擴展閱讀9:燉肉怎么才好吃啊?
- 1、 原材料要新鮮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想肉燉的好,首先肉要選的好。選肉要新鮮。一般情況下,新鮮的肉色光澤鮮亮、按壓有彈性。2、 燉肉器皿有講究很多人可能不太在乎燉肉的器皿。其實這是燉肉的大忌。建議大家在燉肉的時候選擇砂鍋,雖然燉的時間較為久一點,但是可以讓肉充分入味,而肉...
- 擴展閱讀10:燉肉怎么燉好吃呢
- 1、牛腱子肉、牛筒子骨洗凈、焯火后再用清水洗去血沫。2、取砂鍋,放開水后,放入牛筒子骨;蔥結、姜片、花椒(10粒)、草果(一顆)共同放入調料包,放入鍋內;大火燒開后,小火燉二個小時。3、將牛腱子肉放入砂鍋內,再共同燉一個半小時即成牛肉清湯。4、取出牛肉,放涼后切薄片;青蒜和香菜...
美食特產問答匯集土特產、特色美食及特色工藝,促進美食文化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