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點1: 黃花菜的種植前景
1、黃花菜的栽培歷史已有2000年之久,初為宮廷觀賞植物,以后逐漸為人食用,但廣泛的食用黃花菜栽培僅400多年。
2、黃花菜春季萌發早,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是布置庭院、樹叢中的草地或花境等地的好材料,也可作切花。黃花菜是花卉園藝方面的珍品,因其品種繁多,四季有花,家庭庭院仍將其作為點綴花草觀賞。夏季,不僅可以觀賞其花朵,而且它的葉叢,3、自春至深秋始終保持鮮綠,均具有綠色觀賞的效果。
4、黃花菜在環境綠化美化中極具優勢,而在食品方面也是深受喜愛,因此,2017種植黃花菜有著深遠意義和較好前景。
黃花菜的特性:
1、很耐干旱,種植簡單,管理粗放,對地形要求不嚴,山坡、平地、貧瘠鹽堿地等都可以種植,水洼地如果夏季淹水應避免種植,除草、施肥、病蟲害管理和一般農作物管理一樣。
2、不需要每年都種,只需要除草施肥就行。黃花菜是多年生宿根植物,一次種植10-20年不需要換苗,每年都會分蘗繁殖,10年以上發現逐年減產還可以分蘗移植自行擴大種植面積。
3、經濟價值高(上面有分析)
4、銷售方式靈活 黃花菜營養價值高,黃花菜可以賣鮮花去蔬菜批發市場當成蔬菜吃,也可以加工成干貨賣去批發市場,還可以做成特產精品小包裝,更可以做成醬腌菜小包裝即食產品等深加工,營養物質微量元素豐富,開發前景廣闊。
5、不需要青壯年,充分利用農村剩余勞動力 黃花菜種植后,在南方粘性土地區需要每年翻土,翻土一般在秋冬季節,而采摘季節在夏季最熱的時候,年輕人都不愿意采摘黃花菜的,但采摘黃花菜不需要太大的體力,和采茶葉一樣,農村讀書的小孩和40-70歲的中老年人都可以采摘。
6、田間管理勞作時間短 黃花菜每年采摘期就是2個多月,除掉采摘期6-8月份,其余月份農民基本上不用花時間在地里。詳細的一年勞作周期為:每年的3-5月份進行除草施肥管理,3個月時間內只需要花4-5次總計10來天來進行化學除草、施肥工作。6-8月份需要0.6人/畝來進行采摘。9月份后到第二年3月份不需要管理。秋冬粘性土要翻土而已。依次循環。
黃花菜和其他經濟作物比較:
1、金銀花 金銀花利潤大,但是風險也大。但是金銀花種植周期長,要2-3年才能見效益,而且目前種植面積很大,很多地方都在瘋狂種植,未來必將導致產量過剩,另外金銀花屬于中藥材,農民種植后只能等廠家回收,無法自行自主銷售,一旦市場飽和和供應過剩,損失的就是農民,轉型也很麻煩,砍掉再換其他作物也費力。
2、傳統農作物 北方小麥玉米花生什么的一畝地年收入就是1000-2000元,純收入1500元左右,每年需要種植,整年都在地里忙去了。
3、蔬菜 在城市周邊種植蔬菜,只要勤勞,比其他作物也是賺錢,但是種植蔬菜是辛苦活,也是需要根據季節及時更換品種,勞動強度大。碰上雪災洪水也是血本無歸。
4、其他特種種植養殖 投資大利潤大風險也大,不適合農民個體自主種植和管理。 - 觀點2:
有前景,適合農民個體自主種植和管理。(自主選擇,沒有任何投資暗示)
黃花菜生命力頑強,在全國大江南北都有分布,湖南省祁東縣是中國黃花菜的原產地,面積30多萬畝,其他包括陜西、山西、甘肅、四川、河北、浙江等都有黃花菜分布。全國總產量8萬噸左右,出口差額4萬噸左右。純綠色天然無硫黃花菜每年只有不到5000噸。
黃花菜的畝產量高,一畝地產鮮花3000-5000斤,干貨400-500斤,目前鮮花一斤3-5元,干貨一斤12元左右,鮮花純利潤可達5000元/畝,干貨純利潤可達2000元/畝。
黃花菜的特性:
1、很耐干旱,種植簡單,管理粗放,對地形要求不嚴,山坡、平地、貧瘠鹽堿地等都可以種植,水洼地如果夏季淹水應避免種植,除草、施肥、病蟲害管理和一般農作物管理一樣。
2、不需要每年都種,只需要除草施肥就行。黃花菜是多年生宿根植物,一次種植10-20年不需要換苗,每年都會分蘗繁殖,10年以上發現逐年減產還可以分蘗移植自行擴大種植面積。
3、經濟價值高,
4、銷售方式靈活 黃花菜營養價值高,黃花菜可以賣鮮花去蔬菜批發市場當成蔬菜吃,也可以加工成干貨賣去批發市場,還可以做成特產精品小包裝,更可以做成醬腌菜小包裝即食產品等深加工,營養物質微量元素豐富,開發前景廣闊。
5、不需要青壯年,充分利用農村剩余勞動力 黃花菜種植后,在南方粘性土地區需要每年翻土,翻土一般在秋冬季節,而采摘季節在夏季最熱的時候,年輕人都不愿意采摘黃花菜的,但采摘黃花菜不需要太大的體力,和采茶葉一樣,農村讀書的小孩和40-70歲的中老年人都可以采摘。
6、田間管理勞作時間短 黃花菜每年采摘期就是2個多月,除掉采摘期6-8月份,其余月份農民基本上不用花時間在地里。詳細的一年勞作周期為:每年的3-5月份進行除草施肥管理,3個月時間內只需要花4-5次總計10來天來進行化學除草、施肥工作。6-8月份需要0.6人/畝來進行采摘。9月份后到第二年3月份不需要管理。秋冬粘性土要翻土而已。依次循環。
黃花菜和其他經濟作物比較:
1、金銀花 金銀花利潤大,但是風險也大。但是金銀花種植周期長,要2-3年才能見效益,而且目前種植面積很大,很多地方都在瘋狂種植,未來必將導致產量過剩,另外金銀花屬于中藥材,農民種植后只能等廠家回收,無法自行自主銷售,一旦市場飽和和供應過剩,損失的就是農民,轉型也很麻煩,砍掉再換其他作物也費力。
2、傳統農作物 北方小麥玉米花生什么的一畝地年收入就是1000-2000元,純收入1500元左右,每年需要種植,整年都在地里忙去了。
3、蔬菜 在城市周邊種植蔬菜,只要勤勞,比其他作物也是賺錢,但是種植蔬菜是辛苦活,也是需要根據季節及時更換品種,勞動強度大。碰上雪災洪水也是血本無歸。
參考資料
黃花菜買賣網: - 擴展閱讀1:盤點陜西西安有哪些出名特產?
- 8、陜西涼皮 陜西涼皮為傳統特色小吃之一,多使用小麥面粉制作,也有米粉或其他淀粉制作。一般涼拌食用(但在漢中地區,熱食更為廣泛),種類繁多,制作方法各異,調拌也各具特色,口味不同。綜上就是陜西西安特產介紹,當然除了文中提到的這些意外,西安還有很多當地特色的土特產值得大家帶回家和親友一起...
- 擴展閱讀2:陜西的哪些土特產很出名?
- 陜西,位于中國的西北地區,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豐富的省份。這里的土特產豐富多樣,既有美食佳肴,也有手工藝品,深受人們的喜愛。以下是一些陜西非常出名的土特產:西安肉夾饃:肉夾饃是陜西最具代表性的傳統小吃之一,尤以西安的肉夾饃最為著名。它由烤制的面餅和燉煮的羊肉或豬肉組成,肉質鮮美,餅...
- 擴展閱讀3:陜西的特產什么最出名
- 1. 狗頭棗:陜西省延安市盛產的狗頭棗享有盛譽。延川縣的氣候條件非常適合紅棗生長,擁有超過300年的種植歷史。2. 周至獼猴桃:周至縣被譽為中國的獼猴桃之鄉,這里出產的獼猴桃被認證為綠色食品,其鮮果和果干產量分別占中國總產量的60%和80%。3. 火晶柿子:臨潼火晶柿子是西安臨潼區的特產,也是中國...
- 擴展閱讀4:喀什的哪些美食特產值得購買?
- 喀什,位于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城市,也是歷史悠久的文化交匯點。這里的美食特產豐富多彩,融合了維吾爾族、漢族及其他少數民族的飲食文化,以下是一些值得購買的喀什美食特產:喀什馕 - 馕是新疆最具代表性的面食之一,喀什馕以其獨特的風味和制作工藝而聞名。它通常由小麥粉、...
- 擴展閱讀5:吐魯番有什么好吃的特產
- 吐魯番是中國著名的葡萄產區,這里盛產美味的葡萄和其他水果。除了水果,吐魯番還有許多獨特美味的特產,每一種都值得品嘗。第一種特產是吐魯番的葡萄干。這種葡萄干干燥透徹,入口綿軟,味道香甜可口。它不僅可以作為甜點吃,還可以放在煲湯里增加味道,或者做成葡萄干餅干。第二種特產是吐魯番的羊肉串。這種...
- 擴展閱讀6:吐魯番的哪些美食特產值得品嘗?
- 吐魯番,位于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部,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豐富的地區。這里的美食特產豐富多樣,融合了維吾爾族、漢族等多民族的飲食文化,具有獨特的地方特色。以下是一些值得品嘗的吐魯番美食和特產:手抓飯(抓飯):這是新疆最具代表性的食物之一,也是吐魯番地區的傳統美食。手抓飯的主要原料是羊肉、胡...
- 擴展閱讀7:吐魯番有哪些可以帶走的特產 新疆吐魯番特產
- 吐魯番特產一:哈密瓜 哈密瓜是新疆吐魯番的特色水果,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據記載,距今已經有著四千多年的歷史了,由于吐魯番的特色地理環境與氣候條件,所產出哈密瓜綿軟多汁,甜爽而又醇香,風味獨特,瓜肉肥厚,清脆爽口。吐魯番特產二:庫爾勒香梨 庫爾勒香梨是新疆吐魯番的特色水果,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
- 擴展閱讀8:家鄉有什么特產
- 1. 煮開花的洋芋:作為薯都的居民,我們都知道那里有三寶——洋芋、土豆、馬鈴薯,這些都是餐桌上的百搭食材。土豆片、土豆條、土豆絲、土豆粉等,幾乎可以湊成一桌菜。最讓人懷念的是那一鍋煮開花的洋芋,簡單搭配一碟咸菜就是一頓美餐。當然,也有花式吃法:將土豆剝皮,放入碗中,用筷子搗爛,再滴...
- 擴展閱讀9:你的家鄉有哪些特產簡單向大家介紹
- 1. 營城子,大連的一個美麗地方,以盛產大棗、蘋果、櫻桃、鴨梨等水果而聞名。在這些水果中,我尤其喜愛那里的櫻桃。六月份,綠葉下掛滿了色澤斑斕的櫻桃,深紅、紅黃相間、暗紅,宛如五光十色的寶石。此時來訪,我會為你采摘最甜美、最閃耀的櫻桃,讓你大飽口福。我的家鄉如此美麗,你是否已經迫不...
- 擴展閱讀10:吐魯番特產都有哪些,吐魯番具有代表性的東西
- 吐魯番十大特產有吐魯番葡萄、吐魯番葡萄干、吐魯番斗雞、吐魯番黑羊、鄯善哈密瓜、托克遜紅棗、托克遜杏、新疆烤肉、吐魯番葡萄酒、鄯善桑葚汁。其中吐魯番葡萄似珍珠,象瑪瑙,晶瑩剔透,甜嫩多汁,令人垂涎欲滴。吐魯番葡萄:新疆吐魯番是葡萄的故鄉,也是葡萄的王國。據史書記載,早在2000多年前西漢時期張騫...
美食特產問答匯集土特產、特色美食及特色工藝,促進美食文化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