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點1: 滿族的飲食習俗,是隨著滿族歷史年代、社會生產、經濟條件的變化而形成和發展的。滿族先民們長期生活在東北地區的白山黑水之間。除了“多畜豬,食其肉”外,捕魚、狩獵、采集是他們的主要的生產方式,魚類、獸肉及野生植物、菌類則是他們的食物來源。豬肉在滿族的食物構成中,是和魚、鹿肉等不相上下的肉食。
吃祭神肉是滿族的一項具有原始宗教色彩的食俗。在民間,新年祭索羅桿(神桿)時,都要做血腸(即后來的白肉血腸);昏夜祭七星時的祭品,后來則演化成七星羊肉。在滿族的祭祀中,多以豬為犧牲,稱豬肉為“福肉”、“神肉”,祭祀后眾人分食。
滿族喜愛粘食,喜食蜂蜜,愛喝糊米茶等等習俗,也是他們在長期從事狩獵、采集、飼養、農種、養蜂等經濟生產的影響下,并通過祭祀活動的祭品被習慣地認定下來。當然,形成這種食俗,還有地理、氣候、生活環境的制約因素。
滿族入關統一中國后,雖然其飲食習俗受漢族影響較大,但還是保持著傳統的慣性。從民間的風味小吃、三套碗席到清朝宮廷御點、滿漢全席,構成了滿族飲食的龐大陣容,它不僅是滿族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也是祖國烹飪寶庫中的重要財富。
一、滿族的幾種風味小吃:
慈禧小窩頭
當年,八國聯軍打到北京,慈禧太后逃難時,曾吃過玉米面窩頭,感覺很好吃。回到北京后,一天,又想起吃窩頭的事,就叫廚房做窩窩頭。廚工用新鮮玉米面、豆面做成小窩頭,并配上滿族人愛吃的蜂蜜。于是小窩頭就成了清朝宮廷點心。
豆面卷子
滿族喜食粘食、甜食。豆面卷子,或稱豆面餑餑,多在春季食用。做法是將粘米面入鍋蒸熟,搟成薄片,再將炒熟的黃豆面均勻地撒在上面,也可加上芝麻鹽,卷成長卷,切成一至二寸長,色澤金黃,粘而香。
蘇子葉餑餑(粘耗子)
這也是滿族人喜愛的粘食。夏季,將糯米浸泡后磨面,按成圓餅,內包小豆豆餡,外裹鮮蘇子葉,蒸熟。去葉(或帶葉)食用,味清香。
酸湯子
這是滿族人夏季愛吃的一種食品。做法是將玉米泡開,磨成面,發酵后可制作。將發酵面擠進“湯筒”(或鑿有小洞的豬哈拉巴骨),使之成面條狀漏入沸騰水鍋中,煮熟加佐料即可食用。夏季可加蜂蜜、芝麻做為甜食。甜中帶酸,味美適口
薩其瑪(又名糖纏)
用水和雞蛋(或奶油)把白面和好,趕成薄片,切成細條,用油炸熟。再用砂糖或冰糖熬成糖稀與之攪拌,倒入事前鋪好芝麻、青紅絲、瓜子仁的木槽內,將其壓平,取出切成方塊即可食用,其味香甜適口。清代關外三陵祭祀,也以其為供品,可見滿族對其重視喜愛。現為全國各地、各民族人民普遍歡迎的糕點。
小肉飯
即滿族傳統主食揚子飯。用炒豬肉丁與高粱米燜制。再多放些水,就會做成鞋子粥。
龍虎斗
用大米、小米、小豆合煮的飯。“斗”即“豆”諧音,大米、小米喻之龍、虎,故稱“龍虎斗”。
秫米水飯
將秫米放水中煮熟,撈到冷水中浸涼即成,多在夏季食用。
二、有典故的滿族菜肴:
努爾哈赤黃金肉
相傳努爾哈赤小時候,曾在明朝遼東總兵李成良手下當差。總兵府規矩是:每日膳桌必有八菜一湯。有一天大廚生病,七個使女各做一個菜后,再也想不出第八個菜了。努爾哈赤說第八個菜我包了,于是做了一個色、香、味俱佳的肉菜。日后,努爾哈赤做了老罕王,黃金肉便成了象征帝業成就的清宮名菜。
乾隆豆付波菜
乾隆四次下江南時,有一天,在鄉村中走失迷路了。時值中午,肚子餓得咕咕叫。這時候,看見一位老太婆在做菜,紅綠黃白的波菜豆付煞是好看。于是,叫人去要了一盤,乾隆立刻吃個精光。他連說,天下的菜肴,這是最上等的了。于是叫人問,是什么菜?老太婆笑著說:這是“金嵌玉印紅嘴綠英哥”。于是,一道農家菜進了御膳房。
它似蜜(蜜汁羊肉)
這本是清宮廷的一道普通菜肴,只因一天慈禧吃的高興,便問菜名,廚工為討好,便說這是奴才新創造的,還不曾命名,請老佛爺賜名。慈禧很高興,就順口說,此菜甘甜如蜜,就叫“它似蜜”吧。
天下第一菜(蘿卜湯)
清朝乾隆皇帝南巡時,偶到一處青磚瓦房,只見門上橫匾寫著“天下第一家”。乾隆心想,好大的口氣,想問個究竟。剛進第一道門,見到一位150歲的老人;進到第二道門,見到一位120歲的老人;進到第三道門,見到一位90歲的老人;進到第四道門,見到一位75歲的老人。奇怪的是,這些人都不是當家人,當家人是一位10歲的少年。乾隆問:何為天下第一家?小孩回答:我家五代同堂,代代高壽,可謂天下第一。乾隆點頭稱是。
乾隆回宮后,心血來潮,寫了一道圣旨,還賜與一個小蘿卜,叫天下第一家全家,人人吃到,人人吃飽。這一難題,嚇得全家人張口結舌,只見小當家的跑過來說:這好辦,來人把蘿卜放到大缸里,搗爛,用溫水攪拌,大家喝。黃衣使者回京交旨,乾隆十分佩服:“天下第一家”做天下第一菜,不愧是個好當家的。從此,紅蘿卜湯才上了酒宴。
三、滿族的“三套碗席”
清朝中葉以來,“三套碗席”開始在遼寧地區流行起來。
“三套碗席”一般由十六款(或八款)涼碟(又稱冷菜)、三款“大件”和十二款熘炒菜、湯燴菜組成。因此席中的菜肴是由三套碗,即懷碗、中碗、座碗盛裝,故得此名。
各地“三套碗席”大體一致,但具體編列組合略有不同。
四、飲譽中外的滿漢全席
滿漢全席是我國最著名的、規模最大的古典筵席。又稱滿漢燕翅燒烤全席。滿、漢族合宴名稱。它是我國烹飪技藝發展的一個高峰。清入關后,隨著國家的強大、昌盛,滿族統治者在飲食上大大講究起來。清朝中葉,由于滿、漢官員經常互相宴請而形成。在康、雍、乾盛世,已有“滿席”、“漢席”之分。 席上珍肴有熊掌、飛龍鳥、猴頭、蛤土螺、人參、鹿尾、駝峰等,其中豬肉比重較大。做法多是燒、烤、煮、蒸。火鍋類、涮鍋類、砂鍋類菜肴占突出地位。以干鮮果品、蜜餞為主要配料的菜肴,必不可少。主食以滿族餑餑為主。
滿漢全席中,必有燒烤菜,以豬為原料的菜肴也占一定比例。
滿漢全席中,火鍋類、涮鍋類、砂鍋類的菜肴,也占有明顯的地位。
滿漢全席中,干、鮮果品和蜜餞菜肴也是不可缺少的菜肴。至于餑餑和粥品,則是滿漢全席的主食。
滿漢全席中,關東野味尤為濃郁,熊掌、猴頭、飛龍、人參、哈什螞等都是席上珍品。
滿漢全席的菜品豐富多彩,有多種菜譜,少則幾十種,多則近二百種。往往要分多次進食。有分兩次、三次、甚至六次才能吃完。
此席是中華民族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觀點2: 滿漢全席
- 擴展閱讀1:烤鴨食品簡介
- 便宜坊和全聚德兩家百年老店,特別是便宜坊的燜爐烤鴨和全聚德的掛爐烤鴨,至今仍享有盛譽。在制作工藝上,北京烤鴨分為掛爐和燜爐兩種,均選用經過填喂的肥鴨。鴨子在特定環境中飼養,保證了肉質的鮮美。烤制后的鴨子色澤紅亮,香味撲鼻,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礦物質和多種氨基酸。吃法多樣,...
- 擴展閱讀2:便宜坊烤鴨好吃的菜
- 便宜坊烤鴨好吃的菜便宜坊的烤鴨非常出名,而且它的配菜也非常美味,下面簡要介紹一些配菜的好處。首先是蔥姜醬,它是烤鴨的必備配料,將蔥和姜拌在一起浸泡在醬油和醋中,可以提高口感,增加鴨肉的香氣。其次是蘑菇,這種配菜可以增加營養價值,還能起到清熱去火的作用,就是因為它含有B族維生素、多種微量...
- 擴展閱讀3:北京特產:便宜坊烤鴨
- 便宜坊烤鴨店是北京著名的“中華老字號”飯莊,創業于明朝永樂十四年(公元1416年),至今已有近600年的歷史。2001年通過了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現為國家特級酒家。“便宜坊” 字號蘊涵了“便利人民,宜室宜家”的經營理念,形成了以燜爐烤鴨為龍頭,魯菜為基礎的菜品特色。烤鴨外酥里嫩,口味鮮美,...
- 擴展閱讀4:托克遜灰棗是哪里的特產
- 37.0m/s;年均降水量8.8mm(含降雪量),多集中在春夏季,歷年最大降水量25.7mm,無穩定積雪。產品特性:托克遜灰棗肉厚、核小、皮薄,口感厚實香甜,營養價值極好。果實長倒卵形,胴部稍細,略歪斜。平均果重12....
- 擴展閱讀5:抄手是餛飩嗎,兩者的區別是什么?
- 餛飩是一道中國美食,別名有扁肉、抄手、清湯、云吞、包面等,是起源于中國的一道民間傳統面食。主要食材有豬肉,蝦肉,蔬菜,蔥,姜,面粉。用清水和面做皮,薄面皮包餡兒,下鍋后用水煮熟,食用時一般帶湯。
- 擴展閱讀6:其實我想問問 哪里可以找到一些比較多廣東潮汕選擇特產工藝品的地址或者網站呢
- 比如你想要些什么
- 擴展閱讀7:北京啤酒烤鴨怎么做
- 另附朋友給我的啤酒烤鴨配方 1、選料:選用1.5千克左右新鮮鴨子,先將鴨子宰殺,去毛去內臟洗干凈,把鴨掛在鉤上晾干。2、熬鹵:在鍋內加入清水150份,先加黃芪0.5—1份,枸杞子1—1.5份,香砂0.2—0.5份,八角...
- 擴展閱讀8:吐魯番烤羊肉串是哪里的特產
- 烤羊肉串維吾爾語稱之為“喀瓦甫”。烤羊肉串在吐魯番是最有名的民族風味小吃。來吐魯番旅游觀光的中外賓客,幾乎沒有不吃烤羊肉串的。新疆的烤羊肉串可以說是風靡全國的一種小吃,在城鄉、街頭和集市上隨處可見,受到廣大...
- 擴展閱讀9:托克遜杏屬于哪里的特產
- 托克遜杏是新疆吐魯番托克遜縣的特產。托克遜杏栽培歷史追溯到1000多年左右,1959年,在吐魯番阿斯他那—哈拉和卓古墓群進行的一系列考古發掘工作中,考古學家挖掘發現杏干,為此考古學家分析確定在高昌國時期包括托克遜縣這些區域...
- 擴展閱讀10:清蒸魚的是很好吃的一道家常菜,那么一般什么魚最適合清蒸?
- 適合清蒸的魚種非常多,多寶魚,桂魚,青斑魚,以及太湖白魚等等,當然鱸魚也非常適合清蒸。清蒸的做法能保證食材的原汁原味,同時鱸魚也有較高的食用價值,準媽媽和產生婦女吃鱸魚是一種既補身、又不會造成營養過剩而導致肥...
美食特產問答匯集土特產、特色美食及特色工藝,促進美食文化傳播!